首頁>美文>

眾所周知,在現實生活中沒有哪個人不想自己能夠持續地獲得幸福與快樂的人生。但是,人們也都知道光想什麼用也沒有,要想真正獲得幸福與快樂的人生就必須學習、思考和行動。幸福與快樂的人生不能依靠任何外部力量,而只能依靠自己。

稍有人生經驗的人都知道,障礙人生幸福與快樂的最大因素來源於自身的煩惱,而人們的煩惱也多來自於自私自利或不現實的慾望。自私自利和不現實慾望的本質是什麼?簡言之,是一個人的心有所住。何謂“住”?住者,執著也。偉大的釋迦牟尼佛在《金剛經》中講到:“心無所住而生其心。”但是,多數人都沒有能夠理解佛陀所說的話是什麼意思,而無法踐行。

一個人如何能夠做到心“無所住”?按照老子的思想,嬰兒是最接近心“無所住”的人。一個人隨著年齡的增大和參與到社會生活後,就開始了心有所住的過程,而且往往會愈演愈烈和樂此不疲。殊不知,一個人就是這樣從此而落入無限“私慾”的深淵而無法自拔。人們應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老子給出的答案是:“少私寡慾”和“道法自然”。佛陀給出的答案是:“轉煩惱為菩提”。

不執著的道理不難理解,但是要想做到卻是難於上青天。所以,真正獲得幸福與快樂的人永遠都不會多。

實在講,修行是一生的事,修行需要超常的耐心,急不得。正所謂,每天進步一點點。

8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22歲時,我明白的一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