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內心的困擾源於人際關係的衝突,最好的解決之道就是利用團體的動力去化解。-----歐文•亞隆
在團體裡,當成員說他和生活中的一位重要他人之間的互動他不開心的時候,如果,這位成員能夠把這個外在的問題和他在團體內對其他成員行為的覺察做連線,就可以幫助他了解自己在這個問題上是所在的貢獻。
一,什麼是團體?
團體治療是由6-12位成員組成,團體每週成員們見面一次進行溝通與交流,每次團體活動時間為90分鐘,有地面團體和網路團體之分,
團體是社會和家庭的縮影,它層次豐富的折射出成員彼此及互動模式。成員個人的早年的家庭模式,內心世界的衝突與困境,都將在以人際關係為焦點的動力性團體中再現和重新體驗和修通。在安全和開放的氛圍中,團體帶領者與成員、成員與成員之間“此時此地”的互動,真誠、接納和開放性地表達自己以及對他人的真實感受等的呈現,加上成員透過聯想與反思,自我覺察和他人的反饋,發現自己的潛意識的願望、衝突、情結,從而獲得矯正性的體驗使自己成長。
團體溝通交流任何成員們想要進行的話題,在交流互動的過程中呈現出自己的關係模式和情感反應模式,之後透過覺察、反思、整合、修通,達到改善關係質量和個人成長的目的。
二,在團體裡,如何覺察、反思、整合、修通:
在團體裡,成員透過訴說自己遇到的困擾自己的事件,尤其是訴說這個事件帶給自己的情感體驗和聯想,訴說之後,會獲得其他成員不同視角的團體反饋,當這些事件和那些魂牽夢繞的人或事情被訴說的時候,當收到不同的反饋的時候,那個當下成員會有很多不同的感受和聯想,透過團體成員之間的互動與溝通,在團體成員的反饋和自己的覺察之下,經過反思每一個事件都會被串聯起來,我們用這樣的方式來了解自己。瞭解自己的部分包括;自己的表達方式是如何影響人際關係的,還有自己的願望、衝突、情結等,還有自己的情感反應模式等。
在團體裡,不斷獲得矯正性情感體驗, 收穫體現在生活中親密關係會更加舒適,各種人際關係質量也會提升!
三,什麼是心理動力團體:
動力在這裡特指心理動力----是深藏在我們無意識深處影響我們所有選擇的力量。
如:
為什麼有人會放棄自己安穩的當下,選擇創業?
為什麼有人無論內心如何躁動,都邁不出改變的第一步?
為什麼有人總是會隨時隨地爆發情緒,過後即體驗到內疚;而另一些人卻從來都不會直接表達不滿,過後體驗到挫敗或身體不適?
為什麼有人認為情緒於事無益,但總是會被情緒困擾?
為什麼有人使出全力,卻還是在關係中受傷。
以上這些現象的背後都有著不同的心理動力。
團體因具備“團體協議”和“帶領者”這兩個因素,透過成員間的互動,使得成員的心理動力得以呈現並被觀察到,幫助成員更加了解自己的同時,推動團體向前發展,進而塑造出成員改善人際關係的能力與技巧,提升生活的幸福度。
四,為什麼要參加團體:
每個人一出生就在一個家庭裡,家庭就是團體,隨著一個人的長大,去幼兒園、上學、參加工作,都是跟人在一起的,不同的養育者,不同的家庭文化,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體制,在不同的成長環境中,我們每一個人人格里邊的部分,總會有些被扭曲、被壓抑了,從而導致我們的人際關係尤其是親密關係的發展不順暢。團體為願意心理成長的人提供了機會和場所。在團體裡認識自己,瞭解自己。團體是開放、平等、尊重、互助、傾聽與表達的場所。在團體裡,每個人都有機會把自己的靈魂重新養育一遍。
五,一位女士改善夫妻關係的例子:
一對夫妻之間經常發生衝突,總是溝通不暢,當妻子為丈夫沒有在婆媳關係中維護自己,為自己說話而指責他的時候,實際上她感覺到的是自己的弱小和無力,她需要丈夫的幫助。
但她沒有辦法去表達出實際上自己真實的需要,因為那樣似乎太暴露自己的弱小,只能透過對丈夫不斷貶低來維護自己表面的“強大”。
本來想求助,卻把自己搞出教導主任的氣勢,夫妻關係自然陷入了僵局。
這位妻子參加了網路團體,在團體裡與其他成員也發生了衝突,
這位女士覺察反思自己的憤怒情緒,“我這是怎麼了,我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
原來,她在原生家庭裡,曾經因犯錯誤而受到過父親非常嚴厲的懲罰,使她保持著一種幾乎無法控制的習慣,那就是抵禦批評。即使是一絲不贊成,她也會感到痛心,這種風格會讓他們夫妻兩人之間的關係變得張力很大。
在團體裡,她很易怒。她的早期應對機制讓她爭論不休,爭論和解釋破壞了她與人親近的每一次嘗試。作為一個成年人,她在跟婆家人的關係裡,這種無法控制的習慣正在剝奪她自己最想要的東西:與家人親密、順暢的關係。
冷靜是不能療愈人的,當發現很多道理自己都懂,但做又不到的時候,那意味著,讓我們受困的更多是感受,而非知識。
團體是一個體驗感受,學會表達自己感受的地方,當這位女士嘗試跟老公溝通自己的感受的時候,當覺得需要改變的不只有對方的時候,當願意去面對自己內心的需要的時候,夫妻關係的改變就發生了。
生命如此短暫,我們沒有時間去互相爭吵,道歉,發洩,責備,時間只夠用來去愛。
我是閆錦穩,一個關注家庭幸福度的心理治療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