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成長,來自於認知的升級。
很多人都說人與人之間的差別,本質上就是認知的差別。
而認知的差別其實是四種階段:
1、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以為自己什麼都知道,自以為是的認知狀態;
2、知道自己不知道——有敬畏之心,開始空杯心態,準備豐富自己的認知;
3、知道自己知道——抓住了事情的規律,提升了自己的認知;
4、不知道自己知道——永遠保持空杯心態,認知的最高境界。
導讀:你認為,真正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是什麼?
人與人之間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差距,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敗,有的人活潑有的人沉默,那麼造成這些差距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呢?
有一些可以追溯到基因,比如每個人的頭髮是什麼顏色的,眼睛是單眼皮還是雙眼皮;
有一些可能是家庭因素導致的,有的人一出生就擁有百萬的家庭財產,而有的人一出生就要過著貧寒困苦的生活;
還有一些是每個人後天的努力導致的,真正造成差距的有以下三方面。
業餘時間的積累必不可少。一個每天下班後拿出半個小時學習知識的人,跟一個下班後之後玩遊戲、看劇的人,經過幾個月幾年的積累下來,一定會形成巨大的差別。
學習知識的人再堅持一段時間後他的知識會得到極大的豐富,會了解到很多自己曾經不知道的知識,某些技能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而玩遊戲看劇的人,除了消磨時光白白浪費時間將會一無所獲,即便是在數個月甚至十數年之後,他還是會在原地踏步,不僅只是沒有一點增長,甚至可能連自己的職位也喪失了。
出去睡覺和工作,一個人一天可供自己支配的空閒時間至少有三個小時,這三個小時的時間用來讀書學習和用來遊戲追劇得到的自然也是截然相反的後果。
工作時間大家的差距會因為效率和能力而有所差別,但總歸是要在規定時間完成統一的任務,但在業餘時間,是屬於自己支配的時間,做什麼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大學四年,每一年都會有寒假和暑假每週也都會雙休日,算下來真正上課的時間其實也只不過兩年。
那麼大學之所以要設定四年的學制是為了給同學們一個機會,把握好課餘時間,就能夠去做更多喜歡做的事情,完成自己的心願,有的人把握住了,在畢業的時候手持各種證書,找工作不愁。
而有的人大學四年大部分時間浪費在宿舍裡,不僅沒有考出好成績,畢業後更是隻能啃老。在接受統一管理的時候,很難有太大的差距,但在自主分配的業餘時間,你所做的每一點努力都會在不久的將來成為閃閃發光的優點。
勤奮工作是基礎。不付出哪裡會有回報,這世界上哪怕只是很小的一件事都是要經過努力才能獲得的,不會天上掉餡餅也不會有人能夠不勞而獲,勤奮工作向來是產生人與人之間差距的基礎。
假若這世界上的每個人都不努力不勤奮,一樣懶惰一樣不接受新的知識,那麼也就不會有任何區別了。
正是因為有些人勤奮努力,積極向上,不懶散不懈怠的,才有提升的機會和可能,也正是每次的勤奮努力,隨著不斷地積累漸漸地發展成為自己特有的某項技能,能夠鶴立雞群不至於隨波逐流。經過不斷地努力才能夠使一個人有提升的基礎,漸漸地與其他人區別開來。
人和人比拼的,是對一件事的理解和洞察,努力工作很重要,但工作本質是為了實踐認知。
把握住機會是關鍵。光有努力和勤奮還遠遠不夠,這些只是基礎,還要學會及時地把握住機會,不會把握機會的人忙碌到頭也只能是做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不會做出太大的成就,自然也就不會和別人拉開太大的差距。
只有那些能夠洞察機會、可以把握住機會的人才能夠把自己的努力與才華恰到好處地發揮出來,更能夠發揮自己的才能,進而拉開人與人的差距。
“人生沒有彩排,每天都是現場直播!自己的舞臺,自己當導演,抓住機會,勇敢向前。”
當機會來臨的時候,不要猶豫抓住它,一旦你猶豫了很可能就失去了,畢竟機會永遠只留給有準備的人,一旦抓住機會就要利用好它,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和長處,漸漸地,也就會和別人拉開差距了。
成年人的世界裡面向來沒有一路順風,不管想要做什麼事情,不管想要達到什麼效果,都必定是要經歷風雨才能見彩虹。
在風浪中,有的人稍有不慎就迷路了,而有的人努力尋找方向,抓住了屬於自己的機會,成功達到了彼岸。要想與人不同,把握住機會一定是不可或缺的。
除了某些天生自帶的差距,外來因素往往起著很大的作用,利用自主時間不斷地豐富自己,平時不要忘記勤奮刻苦,遇到機會時牢牢的抓住它利用好它,漸漸地,就會顯現出與眾不同的一面,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如果我寫過的一篇文章,講過的每一話,做過的一個舉動,
曾在你的心裡蕩起漣漪,那至少說明在逝去的歲月裡,
我們在某一刻,共同經歷著一樣的情愫。
有時候,雖然素未謀面。
卻已相識很久,很微妙也很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