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俗話說,事從忙中錯。這句話很有道理。過於匆忙,會考慮不周,行動快過腦子,於是就會犯錯誤。犯了錯誤,陷入絕境,又會變得急躁不安,孤注一擲,於是進入惡性迴圈。

俗話又說,事緩則圓,慢工出細活,這也非常有道理。做事慢一點,動動腦筋,更冷靜一些,看清世事和大環境,慢慢的蓄勢而發,這樣就能事半功倍。

而且飯是一口一口吃的,有節奏,有部署的緩慢推進,更能有層次,有重點地抓住戰機,靠著堅韌不拔的努力,發揮出巨大的潛能。這都是做事慢的好處。

當然,任何真理一旦過度就會產生謬誤。做事慢一點,並非就可以犧牲效率,不講速度,彷彿遇到疑難問題就可以拖拖拉拉,不乾脆的決斷,不利落的行動等等。正確地說,只有掌握好,快與慢的辯證法,慢與快的藝術。做事慢,才有價值和意義。

做事慢,好處多多,但也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對優柔寡斷的人,可以叫他們決策果斷些。對性格急躁的人,則要讓他們學會頭腦冷靜,慢慢的思考和決策。總之,這才是做事慢的正確理解。

我們可以看看歷史上,做事慢一點,勝算更大的例子。

譬如秦滅六國,經過幾百年的開疆擴土,變法自強,不斷地佈局,秦朝終於在嬴政手裡滅掉了六國,由此可見,任何事都急不得,都要前人和今人大量的積累和鋪墊。

秦朝依次滅掉,韓趙魏楚燕齊,就是一口一口吃的典型。在沒有滅六國之前,秦國滅掉了西邊的十二國,佔領了巴蜀,穩定後方,增強實力之後,才慢慢蠶食六國。其中經過很多次的縱橫捭闔,收買分化,加上大量激烈的戰爭,秦國才慢慢踏平六國。

秦朝透過遠交近攻的手法,各個擊破敵人。絕不是一開始就向六國集體挑釁。秦國走的路線,可以看出,事情發展的過程是複雜而曲折的。想成為勝者,決不能著急,要慢慢來。

又譬如曹操赤壁之戰,其失敗,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進軍過急。沒有修整好,就想打。諸葛亮在說服東吳的時候,一語中的:“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言下之意,操切的曹操,過於想逞英雄,其氣勢已經到頭了。

曹操這樣足智多謀之人,過於急躁,照樣會面臨失敗。在真理面前,人人都是一樣的。無論是誰,違背了客觀規律,急躁冒進,都會落入失敗的境地。只有頭腦冷靜,心平氣和的人,做事慢一點,計算多一點,才可能取得成功,立於不敗之地。

朱元璋得天下的例子,也能說明問題。他的謀士告誡他,要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靠著這幾個字,朱元璋最終得償心願,取得了天下。這句話中,尤其重要的是緩稱王。因為一個緩字,才讓朱元璋看清局勢,看清對手,讓自己不成為眾矢之的,壯大起來而不成為群毆的物件。

稱王,不是搶註冊商標,誰先搶了,誰就永遠得到似的。稱王的弊端無數,所以要悶聲大發財,學會隱藏野心,一步步消滅出頭的對手,最終才能穩健地坐在了皇椅之上。

歷史上的曾國藩也比較講究慢字。因為慢可以深思熟慮,更冷靜,更沉穩。他曾經說:“打仗要靜心察之,冷眼窺之,無乘以躁氣,無淆以眾議,自能覷出可破之隙。”換言之就是,不急不躁,找到破敵的先機。

這是實踐出真知。慢一點,才能內心沉靜,才能捕捉變化中的細微徵兆,精神集中,才能應對好發生的各種事件。夠冷靜,也是心理素質的最大體現。我們在競爭之中,很多道理,大家都知道,都能講。可是真正運用冷靜的時候,還是有高下之分。

當然還有例子。

比如二戰的德軍和日軍,一個採用閃電戰,一個突然襲擊了珍珠港,看似行事迅猛敏捷,其實都偏離了大的戰略部署,成為失敗的先照和伏筆。

德軍本來想迅速消滅蘇聯,可是在別的戰役中閃電襲擊了蘇軍。卻延誤了戰略上,攻佔了莫斯科的大目標。結果戰爭拖入冬季,蘇軍藉助天氣的威力,把德軍打得落花流水。希特勒的閃電戰,徹底宣告失敗,再也無法東進。

日軍更傻,以為偷襲珍珠港,從而就可以震懾美軍,使他們不敢加入到戰爭中來。根本不懂仔細分析,於是就犯下愚蠢的錯誤。也讓美國人找到了參戰的口實。

由此可見,哪怕閃電戰再快,哪怕偷襲珍珠港再成功。一旦不經過仔細思考,不經過深思熟慮,盲目的求狠,求快,盲目的實踐,就會栽跟頭,出昏招。失敗也就在所難免。有時候,戰爭看似需要速戰速決,其實,背後需要大量努力和準備。

有句話說,不怕慢,就怕站,就怕停滯不前。我們的日常生活,辦事或學習也是如此。要有計劃和安排,一天一點的啃骨頭。不要貪快,貪多。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們要有持久努力的心態和準備。如果開始過快過猛,遲早有難以為繼的時候。所以說,做事慢一點,這樣勝算更大。

10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家鄉的土路—大堰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