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假日出去爬山或旅遊景點觀光、攜三五好友一起去吃下午茶,便真情實感,洋洋灑灑地寫下一篇“小作文”,記錄自己一天的美好生活; 回家被媽媽喂胖了幾斤會發個朋友圈吐槽一下; 出去看個電影會曬一曬電影票和觀影感受;偶爾興致勃勃大展廚藝做了一桌好飯菜也會忍不住發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每個節日都會愉快發表感受:520,愚人節,光棍節,情人節...總而言之,那時的你發表的文字,在字裡行間能夠讓別人感受到你的喜怒哀樂,那段時間和你玩得比較好的朋友們也都紛紛在底下評論調侃吐槽:去哪兒玩呀?也不帶上我; 哈,逗比; 這麼晚了還不睡; 你最近好像變圓潤了。
後來,大家慢慢成長,一些以前交心的朋友們形同陌路,交集越來越少,有些不知道怎麼就鬧掰的朋友們,上一條點贊和評論你的朋友圈停留在了兩年前。你偶爾興致勃勃地寫了一篇“小作文”, 大家都很默契地給你點了贊,卻不知道從哪個角度去評論好,因為他們沒有參與到你的生活中,所以無法感同身受。工作學習累了一天的你,也懶得花費精力捯飭一下自己,拍個美美的自拍發朋友圈; 抑或有些人還保留著發朋友圈記錄生活的習慣,只是他們把內容設為僅自己可見,僅3天可見,或者選擇一個沒什麼朋友會看到的平臺去宣洩自己的情緒。成年人越來越喜歡把自己內心的不開心和憤怒找一個暗暗的角落藏起來,讓別人看到的,都是自己正能量的一面,這樣大概就可以讓別人覺得你過得很好。你不想要過多的關注,只想低調過自己的生活,好像快樂越來越難獲得了。
《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裡頭的哲學家對迷惑的青年說,每個人都可以隨時隨地獲得幸福。青年說,成年人是不可能像小孩子那樣,用簡單的姿態去看這個世界。成年人之所以看待這個世界那麼複雜,是由於成年人要在不同的人生角色中去承擔各種各樣的責任如家庭責任,社會責任,工作責任等。而在面對這些紛擾的過程中,又要去應對多種多樣的人際關係。每個人的主觀意識不同,人們生活在一樣的環境中,所感知的世界也是不一樣的。其實,世界很簡單,只是自己把人生複雜化了。幸福是每個人內心的定義,與擁有什麼無關。
什麼時候感覺自己長大了?我想大概是慢慢地發現,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事不能自己袖手旁觀,自己的決策權越來越大的那一刻。知道做什麼事情對自己有用的時候,不需要別人的催促,自己也會用心去完成的那一刻,才知道再也不是那個可以什麼事情都是那種玩一玩心態的爸媽眼中的孩子了。
前段時間熱搜有句話說:成年人的淚點有多奇怪呢?人越長大,能讓自己哭出來的事還真未必是什麼特別大的事兒。能讓自己哭出來的,反而是一些跟壞情緒無關的事。比如陌生人突然的關心。
成年人在待人接物時讓自己保持理性,柔軟的心不輕易被人發現,要包裹起來,但戳破自己內心的反而是一些簡簡單單的東西。比如在內心很艱難的時刻,一首慢節奏的鋼琴曲,陌生人的一句關懷,一個簡單的擁抱,看到電影裡頭觸動人的點都會使自己的內心柔軟起來。
現如今,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成本低了,想傳達的資訊1秒內就可以傳送出去。因為資訊傳達的路徑方式多了,時間短了,內心想表達的東西也變得不夠那麼強烈了。也許想念一個人了,發一句我想你便可以讓對方知道了, 影片聊天就如同見面寒暄, 不必再望穿秋水地等待另一個人的響應。一封書信也不需要等一個月的時間才能讓對方收到,方便又快捷,但卻無法讓對方感受到你用筆墨紙香寫下的語句中所飽含的真摯感情。
如同木心先生創作的詩歌《從前慢》裡頭寫的一樣:記得早先少年時,大家誠誠懇懇。說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車站,長街黑暗無行人。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從前的鎖也好看,鑰匙精美有樣子,你鎖了,人家就懂了。以前純真的年代裡簡簡單單的,現在一切都很快,可人與人之間變得更復雜,愛也變得難以解析。
人們在枯燥難耐的時候希望時間過得快些,面對美好事情又希望時光一直停留在那一刻。對待過去的一些不愉快的經歷會想著去忘記,其實人生中每個階段的自己都是珍貴的,如今你的氣質裡,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
就算這個世界紛紛擾擾,我們也不要喪失表達和分享的能力。無論你是個愛發朋友圈還是個不愛發朋友圈的人,都會有不同的表達和分享的方式,沒有好與壞,對與錯。有些人喜歡快樂與難過低調內藏,但在現實生活中會有自己內心認可的、安全可控的交際圈讓別人瞭解自己; 有些人喜歡把喜怒哀樂高調外露,表達欲會使他們覺得生活更加有趣生動起來。面對外界的浮躁與喧囂,希望每個人在靈魂深處留一方淨土,不染風雨,不惹塵埃,安之若素,從容不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