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人身上的燈,心若昏暗,世界就昏暗;心若光明,世界就光明。點亮你的那盞心燈,讓它照亮你生命的旅途,給你帶來溫暖和快樂。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不得志和身處逆境的時候。這世界也有很多黑暗,人生也有許多缺憾。但在這時,與其悲傷流淚,與其埋怨憤恨,還不如就自己既有的條件去慢慢耕耘,慢慢改變。
許多事實證明:在逆境中,只要你不讓自己消沉頹廢,環境是很難把你擊垮的。
01抱怨生活,生活不會為誰而改變,當不能適應環境時,應該做的,是改變自己。
一個乞丐來到一座庭院,向女主人乞討。這個乞丐的左手連同整條手臂都斷掉了,只剩下空空的袖子晃盪著。可是女主人毫不客氣地指著門前的一堆磚對乞丐說:“你幫我把這堆磚搬到屋後去吧。”
乞丐生氣地說:“我只有一隻手,你還忍心叫我搬磚。不願給就不給,何必捉弄人呢?"
女主人並不生氣,俯身搬起磚來。她故意只用一隻手搬了一趟說:“你看,並不是非要兩隻手才能幹活。眼睛別盯著自己的不足,我能用一隻手搬磚,你為什麼不能幹呢?"
乞丐怔住了,他用異樣的目光看著婦人。終子,他用唯一的手搬起磚來,整整搬了兩個小時,才把磚搬完,額上的頭髮被汗水濡溼了,歪貼在額頭上。
乞丐說:“我不會忘記你的,這條毛巾也留給我作紀念吧。”說完他深深地鞠了一躬,就上路了。
若干年後,一個很體面的人來到這座庭院。他西裝革履,氣度不凡,美中不足的是,這人只有一隻右手,後邊是一條空空的衣袖。
來人俯下身用一隻獨手拉住有些老態的女主人說:“如果沒有你,我還是個乞丐,可是現在,我是一家公司的董事長。”
老婦人說:“你不用謝我,你應該謝的是自己。因為,你沒有將眼光盯著自己的不足,所以取得了成功,這是由於你沒有因不足而感到煩惱,也沒有因不足而喪失信心。”
人的抱怨可能有一些客觀的原因,但更多的卻是無意中為自己找的藉口。愛抱怨的人會在潛意識中說服自己相信失敗並非由於自己不夠優秀,他人的成功只是運氣較好。
在感到不如意的時候,首先不要抱怨別人的不對、抱怨世道的不公,更不要逃避現實,而是要積極行動起來,解決遇到的難題。
02錢理群先生曾說:人生道路是坎坷的,會遇到很多黑暗。要戰勝黑暗,就必須喚醒內心的光明。
佛家講:明心見性。
照亮自己的本心,方能化解內心的煩憂。
對於王陽明來講,世界上的所有問題,都可以在自己的內心找到答案,萬事萬物的根源都在自己的心裡。
他在一首詩中寫道:
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
卻笑從前顛倒見,直至葉葉外頭尋。
曾有學生問他:“老師,一朵花獨自開在南山,跟你的心又有什麼關係?”
王陽明回答:“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你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花當然是自開自落的,可它能否擾動我心,卻由我來決定。
物隨心轉,境由心造,一切煩惱皆由心生。眼中所見的世界,就是你內心的世界。你若光明,這世界就不會黑暗;
你若溫暖,這世界就不會涼薄。
尼采:“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真正的智慧不應體現在嘴上,而要表現在行動中。就像歌德說的:
“採取一個改變命運的實際行動,比一千個苦惱一萬個牢騷都頂用。
海明威的小說《老人與海》,在任何階段去讀,都會體會不同的含義。面對疫情來襲,世界的人類為之顫抖,直面生命的“無常”,我們該用什麼樣的心態去應對?
很和喜歡王小波的書評:常勝不敗或許是根本就沒有投入戰鬥,常常失敗是在因為在做接近自己限度的事。
想到小說中的老人,一個用肉身搏鬥無常變化的人,即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環境的惡劣,又對所有抱有希望和美好的願景。他用生命告訴我們:不必坐以待斃,也不必猛烈追尋。
一個完全喪失自信的人,就等於給自己判了死刑,將自己放逐到荒涼的境地,沒有人能救得了他。
許多經歷過大大小小失敗的人樂於為自己找尋理由和藉口。失敗者大多都採取暫且試試看的態度,有這種不以為然或懷疑自己能力的心理,必然會引出各種理由來支援他們的不自信。這些懷疑、不自信以及潛意識裡的失敗傾向,都是失敗的主要原因。
那麼,如何應對人生遇到的各種不幸呢?智者的做法為:把苦惱、不幸、痛苦等看做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當他們遇到不幸時,會不斷地對自己說:“這一切都會過去。”這樣做是很有好處的。因為只要不斷燃著希望的燈火,就不怕難以忍受的黑暗。
從前,有一個小盲人跟著老盲人學彈琴,他們彈著琴絃,相互攙扶著四處流浪。
小盲人問老盲人:“師傅,我們的眼睛還有復明的希望嗎?”
“當琴絃彈斷1000根時,我們的眼睛就可以復明。”
可老育人一生只彈斷了999根琴絃,就去世了。
他沒有見到光明。
小盲人沿著老盲人指點的道路繼續走下去,歲月讓他變成老盲人。
老育人也帶了一位同樣的小盲人,給他講述了同樣的信念。
終於有一天,老盲人拼盡力氣彈斷了第1000根琴絃。小盲人激動地問道:“師傅,你看到光明瞭嗎?"
可老育人眼前仍然一片漆黑,師傳生前的預言沒有實現。可老育人醒悟了過來,他對小盲人說:“我看見了光明,那就是希望的光明。”
老盲人領悟到的,你是否也領悟到了呢?
正如電影《鬥士》說:“知道路要怎麼走,和走上這條路,是有區別的。”
弱者總喜歡等到萬事俱備開始動手,這一天卻總是遙遙無期,於是安慰自己:聽了這麼多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當然了,你從來沒有行動,只是聽道理,懂道理,怎麼可能過好這一生?
如果為追求完美或是擔心失敗而耽誤行動,那麼,邊行動邊思考邊調整,是更好的策略。
03生活中,我們往往嗔怪別人,卻從不反思自己,一味抱怨並不會讓事情變得更好,反而會變本加厲地讓事情更加糟糕。事在人為,很多事並非你不能做,而是你不想做。埋怨別人,憎惡不公,不如靜下心來反思自我,尋找問題的根源,從而解決問題。
沒有四肢的演說家尼克·胡哲,1982年,尼克·胡哲出生在澳大利亞。見到他的第一眼,父母的心情就從喜悅變為驚懼:襁褓中的嬰兒沒有四肢。在以後的人生里尼克的生活充滿了異樣的眼光,歧視和霸凌,但它們都沒有讓尼克放棄對生活的熱愛。
2001年,尼克走上講臺,開始了演講生涯。2003年,他拿到了會計與財務規劃雙學位。2010年,出版了自傳《人生不設限》(Life Without Limits)。
真正改變命運的,並不是我們的際遇,而是我們的態度。
如今的尼克是一名演說家,曾在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舉行演講,他“絕不放棄”的人生態度,感染了上千萬人。
獨臂籃球少年張家城,8年前的一場意外,讓5歲的張家城失去右臂。往日裡再平凡不過的事,吃飯、寫字、穿衣…甚至保持平衡,都變成了艱難的挑戰。
11歲張家城第一次接觸了籃球,他立刻迷上了這項運動,迷上了奔跑跳躍的感覺,迷上了球星們馳騁賽場的風采。
2年裡,他打壞了3個籃球,穿破了7雙球鞋,在反覆訓練中,練到手指出血。
球場上的他,運球、投籃,舉手投足間,瀟灑恣意,他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2020年,
他亮相CBA複賽現場,為他喜愛的球星易建聯跳球.獨臂也能託舉起夢想.就像易建聯評價這個少年時說的那樣:心永遠都會是身體裡最強壯的部位。
盲人工程師蔡勇斌,6歲時家中裝修用的石灰不小心進了眼睛,失明、盲人、視力障礙...這些冰冷的詞彙,打亂了他的人生。
最初,家人為他想的出路,是盲人按摩,直到13歲,蔡勇斌第一次接觸了電腦。憑藉著殘存的光感,他把螢幕調到最亮,眼睛貼到最近,去理解“行”和“列”的不同,靠著敏銳的聽覺,他可以靠聽取每一個字元,來實現程式設計。
沒有殘疾的人,只有“殘疾”的環境。蔡勇斌沒有成為按摩師,而是當了一名無障礙工程師。他開發出了多款盲人版網路軟體天貓、百度、釘釘….....
在網際網路世界裡,搭建“盲道”:“只要這個產品"無障礙,了,這個世界上是不存在所謂的"殘疾人'的。”
王陽明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只要心中有光,那麼光便無處不在。與其遠望別人的光亮,不如點燃自己的心燈。你會發現,原來每個人的心都是圓滿的,都可以自足其性,根本無須向外界苦求。心裡有盞燈,人才能活得敞亮。
人生,就是一場偉大的戰役,為了勝利,我們需要的是行動、再行動。
少發牢騷,多做事,才有可能成為真正的強者。
宋朝有位高僧,曾寫下一首禪詩:
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
今朝塵世光生,照破山河萬朵。
這顆明珠,就是我們的內心。
在黑暗中踽踽獨行,記得為自己點亮一盞心燈。
心中有燈的人,既能照亮自己,也能溫暖別人。
點燃心中的那盞燈,讓自己活成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