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如果沒有樂趣,估計很難堅持。
我已經堅持了十幾年,每年要讀八九十本書。至於有什麼收穫,不敢奢談。人生有沒有什麼大的起色和變化,我也啞口無言。只能說,或許比別人多了一份快樂的渠道,由此獲得了心靈上的滿足。
至於物質和金錢上的成就,我更乏善可陳。每個月有限的收入,至少十分之一拿來購書。我沒有攢錢,也沒有金融投資,唯一愛好的就是充實自己,打精神上的牙祭。
有人問我這值得嗎?我覺得值,就像每個找到方向,找到生活秘方的人一樣,我對讀書生活,感到心滿意足。哪怕只能勉強度日,只要有書可買可讀,就是人間最好的時光。
實際上,我不需要太多錢,錢多了反而會揮霍一空。沉下心來,仔細讀幾本書,既有意義,也有能避免高消費,生活品味也無比高大上。
當然,我也曾想過要多掙錢,吃好穿好玩好,老了有錢看病,延緩生命。可是慢慢我才發現了,就算有了許多錢,生活無非那樣,不見得比現在的煩惱更少。至於老了如何,實在不必要去想象,把現有的日子過好,養成養生修心的習慣,對將來來說,就是最好的準備。
多讀一些書,哪怕不能變現。但只要有書看,變不變現,實在不在考慮範圍之內。至於金錢、地位、臉面和尊嚴,在我看來,可以靠精神境界來彌補。並非只有有錢這一條路可走。對掙錢缺乏興致的我,還是幹最有興趣的事吧。不過,對別人是否讀書,我不勸解,也不過於提倡。
既然放棄掙大錢,我就不會因為別人有錢而抱怨。就像如果沒有養成讀書習慣,就不要嘲笑別人是書呆子一樣。各人的人生觀不一樣,在一些人眼裡的書呆子,卻可能是把人生看得很透徹的人。他們知道自己要什麼,什麼是值得追求的,什麼是需要放棄的。
就算不能兼濟天下,至少能獨善其身,不給身邊人帶來負能量。他們用他們的追求,告訴世人,這個世界並非只有金錢和美色值得留戀,還有詩與遠方,還有比物質更寶貴的精神生活。這樣的讀書人,千金散盡也不會後悔。讀書不能精深,才是他們最大的痛楚和遺恨。愛讀書的人,就像一股清流,滋潤著人間。
我大概讀了上千本書,收穫不算太大。這表現在我懂得的東西,還很少。能深刻了解,熟練運用的東西,也不多。我最大的愛好除了讀書,就是寫作。想成為一個優秀的作家,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
可是與很多人想比,我還有很大差距。比起大師作品,判若雲泥。同樣是三四十歲,同樣是看相同數量和質量的書,為什麼大師就能寫得那麼好,而自己只能在低水平徘徊呢?
可能是,在最寶貴的時間裡,沒有打好基礎,沒讀一些經典的作品。缺乏基本的童子功吧。我是從二十三歲左右開始讀閒書的。在這之前,都是隻購書,從不真的去看。大學裡,被人認為讀書最多,最博學,其實我知道,只是購書最多,賣弄最多而已。
我也沒有按學科,有系統地讀過閒書。總是逮到什麼,讀什麼。七零八散,很不成體系。而且讀書不夠經典,四大名著什麼的,也是三十歲左右才看完,而且都只讀過有限的幾遍。其他的古典書籍,也是零零散散的,沒有深刻研究。
讀得最多的是文學類書籍,其次是歷史,再次是哲學,然後是政治,最後是經濟和管理。閱讀面談不上廣泛,對專門學科,缺乏深入研究。我總感覺,竹籃打水一場空,什麼都沒學到。
當然,我也不必非要研究什麼。只要身心愉快就好。然後做一個淺薄的文人,似乎也不錯。只是偶爾覺得,人生可以更精進一些。不要太浪費時光。所以,對我來說,想學出名堂的心還是有的。只是有時候比較矛盾,覺得順其自然,步步為營也不錯。
經過這麼多年順其自然的讀書,我也發現一些問題。讀書要讀傳承了很多年的精品,多讀大師的作品。但也不可迷信大師,實在看不下去的大師,要果斷放棄。大師多得是,不必為一個不能給你快樂的大師死磕到底。
偶爾翻閱一些普通人的文章,調劑一下,也很快樂。也會發現,大師之所以偉大,普通人何以會普通。知道了最好的筆法,又見過普通人的水平,就能更好地定位和提高。
但不要因為見慣了大師的作品,就覺得離大師很近,其實望山跑死馬。不要以為普通人的東西,就註定非常平庸,其實也有很多趕不上的閃光點。
讀書,快樂才好,不喜歡就不勉強。有興趣就不斷開闊眼界,讀更多領域的書,追求深刻和廣博。平時多博識強記,把需要背下來的章句背下來。這樣也很有好處。
至少能促進人認真看書,發現亮點。這也是深刻求知的表現。很多時候,看書就應該記住大量的細節。比如辭藻,修辭方式,思想和金句什麼的。把書本的細節,牢牢記住,可以讓閱讀高效,運用起來也少走彎路。就像我們解數學題,沒必要從頭反覆推演公式,只要能合理運用公式就好。
讀書離不開記憶,也離不開創造性地思考和運用。如果讀完之後,還能寫點文章、論文什麼的,也是一種穩固提高的方式。這樣反覆地練習,就會越讀越多,越寫越好。互相促進,相得益彰。這也是我最想追求的,雖然我的水平有限,但內心卻十分嚮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