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的孤寂,誰都有過,但到晚年,孤寂更是不可避免。所以說,人生之路,曲曲折折、彎彎繞繞,它絕不是一馬平川。但每個人的人生經歷都不一樣,所以對生活的感悟也不會一樣,但都沒有關係,重要的是,要珍惜有限的晚年人生,既要老有所為, 又須不斷地去尋求自身的社會價值,努力讓自己的思想,去追逐時代的先進潮流,從而讓美德和善良仁慈的人格魅力,永留在他人的記憶中。這實際上就意味著自己的生命長度,即使走了,但生命還在延續。
老年人,最忌事事耿耿於懷,因為,人老力衰,自然法則不可抗拒。我們已經沒有能力和責任去濟世救人;也早已消退了青年時代那種“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雄心壯志;也無須有“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的人生抱負了。至於,曾經的“四海翻騰雲水怒,敢叫日月換新天”的與天地人奮鬥的豪情、追求,那就交給後人吧。這人生路上的所有是非曲直,歷史會證明一切,用不著我們老人去杞人憂天。
但如果老人,若是終日沉浸於憂鬱沉悶,或老氣橫秋,或消極自悲,或自暴自棄等的這種不良的心理氣候中,不僅會加劇自己的孤寂感,而且還會嚴重摧殘身心,從而影響健康。
對於老人來說,要變孤寂為快樂,在寬裕的時間裡,做自己願意做、喜歡做的事,為人處世,自信而又不固執。不為遠去的理想而遺憾,也不因小人的張狂而憤世,既不樂壽,也不哀天,從而為自己創造人生晚年中,最為寶貴的平靜和安寧的生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