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從來沒有堅定的堅持過一件事情,害怕最後沒有得到預期的效果,所以在中途或還沒開始就放棄了,至今仍在這個怪圈裡打轉,不敢放手一搏

原因是什麼?

因為我們每次選擇了後都會慣性的認為自己的選擇不正確,過度關注自己選擇的缺點和放大了未選擇的優點!

以下,Enjoy

一、我們為什麼總是猶豫不決?

一眼看不到回報

咱們現在常說的“不確定性”,怎麼能保證做一件事情100%的得到我們想要的回報呢?誰都沒辦法保證,所以失敗的風險也一定會有的吧?

於是咱們在心裡一琢磨,身體自動的產生了恐懼情緒,為了合理規避風險,不做即是萬全的選擇。

2.選擇後習慣“居安思危”

人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心理現象叫“危機心理”不管在多麼完美的場景下做出選擇,注意力都會傾向於選項的劣勢,忽略選項的優勢。

這也是我們會被動搖的本質因素,舉個例子,大學畢業室友選擇回四五線城市發展,我選擇在一二線城市打拼,當看到室友在四五線城市小日子過的悠悠哉哉的,而我每天都在擔心被淘汰一刻也不敢停下腳步;便會懷疑自己的決定:當初是不是選錯了?不這麼選會不會更好?

上面兩個原因看似沒有什麼殺傷力,但實際上確是導致我們在選擇和行動上止步不前的最大元兇。

二、怎麼改善猶豫不決的心理?

積極躲避失敗失敗面前,躲避是本能即使是躲避,也有更高明的選項——積極躲避我們日常比較常態的做法是直接不幹,或者放任內心的衝突或糾結就是不行動,屬於消極躲避。

而積極躲避是儘可能減少失敗的機率,做好行動計劃,提前預測可能會發生的額風險並準備好應對措施,從而更加投入的去做。

兩者的區別在於,消極躲避看重結果,而積極躲避看重過程,短暫的失敗是為了更大的成功積累經驗。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正視失敗的效益,重視過程而不是結果。

在這個過程中把消極躲避慢慢的調整為積極躲避,把懼怕失敗帶來的恐懼、不堅定、動搖、猶豫不決轉化調整為 為了增加成功的機率而更好的去投入。

2.先走出第一步

所謂的不確定性、失敗風險大,很大程度都是庸人自擾的結果,

所以事情還沒開始先別多想,先做,先踏出第一步,船到橋頭自然直,得先上船,才有可能到橋頭。

三、選擇後怎麼堅持?

即使我們明知道堅持做一件事是符合長期利益的行為,但不能堅持是我們的本能。

想讓堅持變得容易,根本原因還是要提高自我效能感,只有在一件事情裡面找到成就感,我們才會發自內心地想去做一件事,並且長時間堅持下去。

怎麼做呢?

第一步簡單點你做得越多,事情就變得越來越容易,對他們越來越滿意。一旦你開始這樣做,對你來說,事情就從未知轉變為部分已知,從高度不確定轉變為部分確定。因此,當你開始的時候,應該很清楚,這個階段的關鍵是克服對未知的恐懼,不可取對自己要求太高,而要從簡單做起。當你開始時,會有各種各樣的困難誘惑你放棄,但也會有各種各樣的理由說服你堅持下去,比如你投資的時間和沉沒成本。學會做分解

解決任何的問題,都有且只有兩個方向:要麼提升自己的能力;要麼是降低事情的難度。

能力提升一直需要做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任務,需要在各種不同的事情中去提升,所以重點突破的就是第二項:降低事情的難度。

總結:

我們都很清楚,只有下定決心,全力以赴,才能把事情做成功。然而,事物的高度不確定性和選擇後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現有選擇上的弊端,使我們總是害怕選錯一個,不禁會想:如果另一個更好呢?再加上不能堅持的本能和不能勝任的做事,讓我們很難堅持下去。

如何解決這兩個關鍵挑戰?1、怕選錯:改變一種認知“積極躲避失敗”,應用“小步快走”的方法2、難以堅持:做事要從簡單做起,多做分解。當你開始並完成任務分解時,自我效能感自然會產生。

7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如果困難嚇到你,記得站到它前面去————第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