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處城市,越來越覺得內心的狂躁,既有外界環境吵鬧的侵擾,也有心靈無處安放的影響。隨著年歲的增長,越覺得內心寧靜的重要,生命的意義在於平靜而不是熱鬧,熱鬧只是一時的,熱鬧一過寂靜隨即包圍而來,沒有絲毫的遲疑。 我喜歡寧靜,這跟我的個性相關,上學時期,學校會舉辦各種活動,一般我是不愛參加的,我喜歡獨自在角落裡看同學們的表演,給予喝彩。下雨天,我喜歡坐在窗戶前,看著雨絲從屋簷上往下落,雨水滴落的滴答聲,敲打著內心的那份寧靜。熱鬧有時候可以給生命增添一絲樂趣,豐富人生,但總覺得它會擾亂你的心緒,無法直抵內心的那個自我。我們大多數人總是被外界煩躁牽絆,喜歡去湊熱鬧,無論是現實的熱鬧,還是網路的熱鬧,那些都是別人的。我們內心有一個自我,只是很少有人會去與內心的自我對話,甚至有些人根本找不到自我。我自己有個體會,想要找到內心的真實的那個我,必須是心裡平靜的,孤獨的時候。當你身邊沒有任何人,任何聲音的時候,你就可以發現內心的自己,真真實實的自己。 在這個紛繁複雜的社會里,難得享受片刻的寧靜。總有一些討厭的人或事,會侵襲你的心靈世界。我們能做的就是過濾掉那些渣子,讓自己的內心強大,寧靜地欣賞雲淡風輕。以前到海邊,我跟大家一樣,喜歡到沙灘上走動,去觸碰洶湧的波濤,我所看到只不過是眼前的事物。而今到海邊,我喜歡躲安靜的角落,坐著欣賞海灘上的人,欣賞整片的大海,那種感覺跟到沙灘上和水裡是完全不一樣的,心胸更為廣闊。
為什麼要提倡身心的寧靜呢?因為大多數人無論做什麼,他的靈魂都是缺失的。也許都是以肉體歡愉為先,以肉體的享受為先。靈魂的缺失,價值觀就會扭曲,當下也許感覺生活是充實的,可是過後會覺得莫大空虛和孤獨,是沒有靈魂的空虛和孤獨。靈魂需要回歸肉體,超越肉體。而這需要一顆寧靜的心。 可如今,有多少人能夠耐得住寂寞,撇開手中的手機和和電視機,撇開酒肉朋友,迴歸到自我,享受短暫的寧靜呢?我經常到會到百姓書屋或者圖書館,看到的多數是中小學生或者熱愛學習的大學生,這是令人欣慰的現象。但是陪同小孩而來的家長,卻很少有耐心、安靜看看書,還是捧著他的手機,看些跟自己毫無關係的東西。更難看到獨自來看書的青年人,咖啡屋、KTV、公園才是他們經常光顧的地方。讀書是最能讓自己內心平靜的方法,而書屋也應該成為安放心靈的理想場所。 現代人都是孤獨的,是精神的極度空虛所產生的孤獨,他們害怕孤獨,於是又用現代的方法去填補孤獨,結果是越來越孤獨,精神沒有寄託。當現代的方法不能持續刺激自己的時候,突然你會發現,人生了無生趣,這是危險的,這是現代病,所以現代人的心理多少都有些問題。我們要遏制這種危險,讓靈魂契合肉體,摒棄內心的狂躁,我們要時刻讓內心迴歸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寧靜,讓內心趨於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