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人生在世,既要拿得起,更要放得下。拿得起不易,放得下更難。難就難在要擁有一顆坦然面對一切的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豁達的心態面對生活。
拿得起,是不錯過應該得到的東西,放得下,是對本應失去的東西不掙扎。拿得起是生存,放得下是生活;拿得起是能力,放得下是智慧。
人生就是,不斷得到和失去。生活有時逼迫我們,不得不放棄機遇,我們不可能什麼都得到,應該學會放下。
人生並非只有一處,風景如畫,別處也許更迷人。拿得起,是不錯過該得到的東西;
放得下,是對已失去的東西不留戀。拿得起是生存,放得下是生活;拿得起是能力,放得下是智慧。
01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有人認為,儒家的精神概括成三個字就是“拿得起”;概括為兩個字,那就是“有為”;概括為一個字,那就是“張"。儒家主張立德、立功、立言,也就是主張幹事,主張積極有為。
拿得起固然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生風光無限。但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舉一個談戀愛的例子,“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要是以儒家的思想來看,那就是認為小夥子追求喜歡的姑娘需要積極點,拿下了自然是皆大歡喜。
然而,戀愛是兩情相悅的事情,萬一姑娘不樂意,轉而拒絕,或是被別人捷足先登了,那該如何面對?
此時,若是不能正確認識,自然是免不了“為伊消得人憔悴",日漸消瘦,情緒低落。這不是長久之計。這時候,佛教精神“放得下”就派上用場了。佛家道義,用一個字來說,那就是“空"。“放得下”可以用禪宗講的一個故事來解讀。
有一個富家子弟帶了一大筆錢,為了成佛,遍訪名師,終於遇到了一個高僧。高僧告訴那個小青年:“你不是想成佛嗎?我告訴你有一個地方,你到那裡就能成佛!”
小青年迫不及待地問:“在哪兒?” 高僧說:“你沒看那裡有一個粗木竿子嗎?你爬到那竿子頂上,你就成佛了。”
小青年信以為真,把錢袋子放在地上,趕緊就往上爬,等他爬上竿子的頂端,回頭一看,那個高僧把他的錢袋子背起來走遠了。
高僧問小青年:“成佛了嗎?”小青年一下子領悟到:把什麼都放得下(包括成佛的念頭),那就是成佛了!
“放得下”三個字,可以用來表示佛教的精神趣旨。用佛教的術語說,“放得下”就是看破紅塵,去除我執和法執,把精神追求的目標定位在彼岸的極樂世界。
現在,讓所有人都跳出紅塵、一心向佛當然不太現實,但我們在儒家理想不得施展、不能達到目的的時候,要具備佛家“放得下”的精神。不為失去的東西或是得不到的東西而悶悶不樂,放下了,一切便會豁然開朗。
02
有個弟子去見他的師父。師父問他:“你最近怎麼樣?”他說:“我的心總是非常沉重。”然後徒弟就開始訴苦,講他不歡喜什麼、什麼事不舒服,半小時過去了,師父一言不發,始終安靜地聽著。
等到他快講完的時候,師父說:“可以了,不要再說了,我先出去一趟,等我回來,我們再繼續說。”然後拿了一張白紙,讓他託著跪在佛前。其實這位師父沒有別的事,而是去休息了。
於是徒弟老老實實託著一張薄薄的白紙跪在佛前。十分鐘過去了,他覺得有點兒撐不住了;二十分鐘過去了,他覺得自己很辛苦;三十分鐘過去了,這時他覺得這張白紙已不是一張,而是變成了上千張上萬張白紙,重若千鈞。
這時師父出來了,慈祥地問他:“感覺如何?”他說:“師父呀,這紙怎麼這麼重?我快暈倒了。”師父說:“如果它很重,你為什麼不把它放下呢?其實,一張紙很輕,可是你如果一直不把它放下的話,它就會變得很重。”
我們的念頭雖無形無相,也沒有重量,可是如果你執著於它,不知道放下的話,它就會像這張紙一樣,越來越沉重。
徒弟拿著這張紙是因為他的師父要求他這樣做,可是我們呢,沒有人要求你拿起你的執著,沒有人不讓你放下,那你為什麼不放下?
佛印與蘇東坡,一位禪師,一位文豪,兩人在一起常常打打機鋒,互相切磋。
有一次佛印禪師與蘇東坡同遊靈隱寺,來到觀音菩薩的像前,佛印禪師合掌禮拜。
蘇東坡趁機刁難佛印:“人們都要拜觀音,可是我看她手上也掛著念珠,看她合掌唸佛的姿勢,不知道她在拜誰還是求誰呢?”
佛印反問道:“這個得要問你自己。”
“我又不是觀音,我怎麼知道她在唸誰?”蘇東坡很詫異。
“阿彌陀佛。”佛印長念一聲說,“求人不如求己。”
修己以清心為務,涉世以慎言為先,先自助,然後得到天助和人助。
人隨時都會犯錯誤,善補過則無咎,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靈魂先於肉體屈服是一件恥事,有守有為者,身處逆境人格也會飄香。
拿得起,放得下,點亮一支蠟燭勝過詛咒黑暗,不迷信他人,也不迷信自己,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
03
《道德經》中講:“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易經》中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容納萬物的是天地,容納天地的是胸襟。
放得下的人,天寬地廣,再大的事也是小事;放不下的人,小肚雞腸,再小的事也是大事。
要想拿得起,先需放得下,萬事不縈懷,就是人間大自在。
誰不想拿得起,放得下,把人生走得愉愉快快,把生活過得輕輕鬆鬆。拿得起,就要扛得住,放得下就需看得開,這,既是能力,也是智慧,誰不願,誰不想。只是,生活中,拿得起放得下之人,能有多少,不然,為何有,那麼多的苦,那麼多的痛。我們不求,拿得起放得下,只求,看開、看淡,就已經很好、很美。
要知道,人之所以不快樂,往往就是揹負的東西太多。這也放不下,那也放不下,愁這愁那,心事不斷,愁腸百,禍害了自身的健康和壽命。這如同賽場上運動員舉重,能夠舉起的重量越大,固然可以得到褒獎,但是舉起的時間也就那麼幾秒。幾秒之後,就要學會放下,否則,再優秀的運動員也會被累垮的。
事實上,失去並不可怕,在失去、放下的同時,我們其實是在得到本真,得到更珍貴的東西。生活有時會逼迫你不得不放棄一些東西。此時,安心地放下吧,你會發現,放下了一些東西之後,天高雲淡,人生如此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