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之境
喜惡情緒猶如漫天飄逸的雲彩,盤踞在每個人的心頭,籠罩在我們的頭頂,從而構成了人類社會生活的或明若暗的景觀。不,情緒之源不是起於大地,而是緣起於每個人繁複無限的內心世界。
亞里士多德說,人是政治動物。沒錯。而我以為,人是情緒性動物,也是情緒性社會動物。人對自己,對別人,甚至對萬事萬物,無不將一己之情緒塗抹、粉飾、篡改和充斥其中。即使是理性認知,其源頭也往往起於感性。
心思曖昧
而所謂“情緒”,其內涵繁雜微妙,且處於變幻不居狀態;“萬變不離其宗”,無論多麼複雜的情緒,其主要的意涵乃是喜惡;喜惡能夠衍生出其它情緒。所以說,各種情緒,尤其是喜惡之情,人皆有之,猶如漫天飄逸的雲彩,無論日夜,甚至在我們的夢裡,也飛來繞去的,盤繞和妝點著社會景觀。(字面上看,喜,喜愛。惡,厭惡。——其實,事情的諸般緣由絕不是表面上那麼簡單。)
喜和惡,是人的諸複雜情緒裡的兩種相互伴生和牴牾的常態感情。其含義雖複雜卻不難理解;基本上緣起於人的內心複雜的慾望甚至是邪念。而其複雜的情緒人人兼而有之。
情緒混亂者
我想強調的是,雖然理性或理智依然是制約人類行為的基本因素(也可以說是思想的力量和規則),然而,諸情緒尤其是喜惡之情仍然是引導人們日常生活行為的複雜因素。也可以稱之為“魔鬼因素”。
因為,這些個情緒的東西就彷彿魔鬼一樣,無形無味卻時時刻刻盤繞在人們的腦海裡,隨時隨地都可以興風作浪,從而給其宿主們帶來或好或壞的後果。而且,情感左右人們行為的情形總是莫名其妙變幻莫測難以預料的,真的像時隱時現若明若暗的魔頭,不,是“心魔”。
美麗的憧憬
儘管所有生命演化至今,不能說已經抵達了盡頭,然而其絢爛繁複的程度可以說頗為驚人了。之所以如此,並非指生命及其體徵的結構和機能如何了得(有什麼銅頭鐵臂或堅牙利爪或金剛不壞之身,相反,不過脆弱易損易死的血肉之軀罷了。
尤其是我們人類,肉身的能耐平平,可是,慾望和想象力常常相當離譜哦),尤其是如我們這樣的高等動物——人類,很多方面已臻至相當複雜的境地了。但是,其許多動物性的本能和劣根並未蛻化乾淨,依然殘留在人們的軀體之中;大腦和其它肢體器官進化得並不是那麼協調同步(譬如有的人冰雪聰明卻皮囊粗糲醜陋,有的人皮囊漂亮甚至完美卻智商平庸甚至愚蠢)。
古典之美
所以,受簡單的基本的生理機能和本能(諸如各種慾望或嗜好等等)的驅使而衍生的情緒內涵更是複雜到令人咂舌匪夷所思的田地;(當然,每個人或許因為敏感程度不同而表現的情形差異懸殊)。
我以為,總有一天,人們會因其肆無忌憚難以遏制的情緒膨脹、孳生、櫱變和蔓延而走向其美好預期和夢想的反面。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因此,當這些無限繁雜的情緒因素影響、形塑以至左右我們的行為的時候,其醞釀的直接和間接的後果將會是多麼的難以想象!
世間,沒有絕對相同的人。每個人既有與別人相近或大致相通的一面,更有與別人殊異的東西。由於必然受其“心魔”和各種繁雜因素的影響、形塑和左右,體現在每個人的自我認知和行為方式上更是千差萬別,難以估量。所以,人們的行為方式既有“正常”的一面,更有“非正常”甚至怪異的東西。
嚮往純淨
古語云,“心不正,則眸子眊焉。”通常,人們認為,眼睛是心靈的視窗。善於識人者,總以為只要看一下一個人的眼睛,就可以洞悉其頗為奧秘的內心世界了。而事實上,這種說法,過於簡單輕率了。
人們,通常有存異而趨同的心理傾向。這也是人類社會之所以還能保持總體和諧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當盡力與別人(公眾)保持同步。但也一定要警惕或提防人群之中的異類,防止被其傷害,甚至是殘害。
獨自信步
* * *
從某些層面上看,整個人類社會歷史,就是一部因情感而導致的血淚史。其中,喜和惡的影響尤其突出。
因此,可以說,喜惡之情既決定著個體人生的成敗榮辱,亦在十分隱晦的意義上影響、形塑和牽制著人類社會的走向、形態和景觀。
浮想聯翩
所以,對個人、群體、族群,乃至社會,情緒都是敏感而危險的東西,猶如洶湧不息的暗流,影響、左右和制約著我們。如同雜糅的甘泉和毒液,流淌在每個人的血管裡,隨時隨地可能給我們帶來創造力和毀滅力。
因此,為了保障人們能夠較為順利地較為安好地度過其一生,必須以理智的力量疏浚、淨化和控制情緒這頭彷彿“天使”與“魔鬼”化身的“怪獸”。
寧靜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