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應該是一種文化積累的象徵;雅,應該是一種舉止文明的行為;雅,應該是一種充滿恬靜溫馨的氛圍;雅,應該是一種會生活、講究和諧得體的情趣;雅,應該是有教養、飄逸著淡淡情愫的環境;雅,本應該是我們追求享受的生活;雅,還應該是香茗在側,聽驪婉轉,觀樹臨風的在世體現。
一種說不清但又看得見的日子。試想,生活中的每個人對雅的情趣都是嚮往的,從古至今都有一種賣弄與追求。雅的積累多了,就漸漸會變成一種素質,就會形成一種氣質,就會在酸腐與正氣之間找到一種迴歸。
在茫茫人海里,長像與穿著包裹著每一個人。即使是這樣,也會有清水芙蓉在水面綻放。不管是在什麼年代,綾羅綢緞也好,布衣粗衲也罷,穿在不同人的身上,就顯出各不相同的風韻,這可能是不爭的事實。自身的氣質與得體,靜靜的聯絡在一起。文靜的天資,合適的穿著,給人的第一印象往往就是這些。
刻意的打扮,濃妝豔抹,往往淡化了雅與氣質的存在,這是天生的。就是到了現在,求職應聘者也少不了天源性的襯托,尤其在某些時候還是很重要的,真的是天然是真。
人之初,生活的環境家境不一,教養的水平各異,但是,向上的進取與對知識的渴求幾乎相同。在學而優則仕的年代,在現在,這種求高、求上的傳統,仍在頑強的演變與加強著。因為誰也請楚,追求好的生活,嚮往美好的日子,步入上流實雅的階梯只能靠汗水來支撐,靠上輩的蔭庇,長久不了,難免走的是八旗子弟的道路。
清雅的生活得靠經濟基礎來實現。即使經濟基礎稍遜,你也得有“舞文弄墨”的資本。富庶的雅,清貧的雅,靠真本事來打理。君不見洋洋灑灑的中華詩仙,數不勝數的華夏文人,有多少家庭殷實,又有多少無著落魄。終歸沒有經濟支撐的雅緻,生活難脫酸腐的纏繞,自我發洩感慨罷了。
自娛自樂的清貧靜雅,田園牧歌式的休閒生活,知足常樂的自我陶醉,也不乏是一種享受。但這種世外桃源般的日子,得用濃墨重彩的文字,妙筆生花的文章來推介。有多少藏在深山人未識的曠世奇景,有多少名山大川不是文人大家杜撰出來的呢?蠻荒霧瘴之地,窮鄉僻壤,頃刻間就成了人們推崇的物件。堂而皇之的登上了大雅之堂。
在現代的程序裡,雅還被賦予了眾多的形象。粗夫俗子固然能拼殺開闢領地疆土,但人們還是崇尚儒將儒商的風範。風風火火與智者沉穩,胸有成竹與戰場廝殺,運籌帷幄與指點江山,雅演變出來的氣質與能量真的是大氣恢宏。知識的依託,審時度勢的決策,雅俗共賞有時候就是那麼完美的結合在一起。
嚮往美好的生活是人的本能。創造陽春白雪應該是下里巴人的憧憬。思維裡的想象,努力朝著奮進的目的行進更是無可指責。
雅是一種悟性,是一種審美觀,是一種自憐,是一種藝術品味,是一種構思的拓展,是一種生活層次體現。
說雅不算難,做起來難,但願我們的生活,像我們想象的一樣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