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我們的一生是同浮躁爭鬥的一生。有句格言裡是這麼說的:“不怕摔下去,就怕摔下去之後浮躁起來,怨天尤人。”

在我們生活的周邊,每個人的靈魂深處往往會出現一種消極的氣息,然後處在茫然之中,無法平靜,漸漸地迷失了自己,這種力量就是我們口中經常說起的兩個字“浮躁”。

“內不為煩惱所惑,外不為環境所擾。”去掉內心騷動的浮躁,給自己卸去重負,給靈魂解壓,讓自己的內心清靜無為,有村的包容,有山的鎮定,這或許是我們應該追求的人生中的一種境界。

01

在人的一生中,需要面臨太多得失、太多變故、太多突如其來的事情。

這就導致我們在現實生活和工作中總會患得患失,被一些外在的東西困擾,從而迷失自己。

事實上,安寧並不只取決於外界,真正的寧靜源於內心。

有個小和尚,總向師父說自己坐禪時能看到一隻大蜘蛛在他眼前織網,很是困擾。師父便給了他一支筆,告訴他:“若是又見到了蜘蛛,你就在它身上做記號,這樣就能知道它是從哪裡來的了。”小和尚再次坐禪時便拿著那支筆,果然蜘蛛又來了。小和尚急忙拿筆在它身上畫了個圈。

最後睜眼一瞧才發現,那圓圈竟畫到了自己的肚子上。

佛家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心地不空,不空所以不靈”。因為小和尚心不靜,帶著浮躁之心,所以總會被“蜘蛛”打斷修行。是啊,浮躁之人,等不及花開,也等不及天晴。他們在浮躁中迷失了自己,在浮躁中慢慢落入了陷阱。當然只有心靜,才能掌控住自己的這顆心,才能看清被迷霧籠罩中的自己。

李嘉誠曾說過:要克服生活的焦慮和沮喪,得先學會做自己的主人。

那我們怎樣才能學會做自己的主人呢?

答案是:和自己對話,聽聽內心深處的聲音,是一切問題的入口。如果想要尋求內心的那一份安靜,擺脫焦慮對自我的困擾,那就改變自己一直以來的信念,停止盲目地對外追尋,開始聽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和自己對對話吧。

在一個美麗的王國,有一位喜歡畫畫的國王。有一天,他要宮廷畫師每人畫一幅表現安靜的畫,眾畫師作畫後紛紛上交。

經國王評判後,有兩幅畫入選,一幅畫的是安靜的田園鄉村,靜謐祥和;而另一幅卻反其道而行之,畫的是電閃雷鳴、風雨大作,但獨特之處是懸崖上的鳥巢裡有幾隻雛鳥睡得正酣。

國王三思之後留下了後者,認為能夠在紛亂嘈雜的環境中安眠是一種內心的平靜。這與詩人王籍的那句“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恰恰是一個道理。

陶淵明在自己的詩中點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小隱隱於山,大隱隱於市。

《佛所行贊》卷五說:“富而不知足,是亦為貧苦。雖貧而知足,是則第一富。”個人有什麼樣的生活狀態,並不是由物質條件所決定的;一個人走什麼樣的道路,也不是由客觀環境所決定。內心強大而獨立的人能夠無視外界的紛擾,將自身的牽絆擺脫,不浮躁、不盲從、不消沉,一切都由自己決定。

不願落於俗世之中,拂袖而歸山林縱然是一種清高,但還需藉助於環境的變化。唯有處於車馬喧鬧之中仍舊可以寧靜致遠,才是人生的高境界。

02

人生中的傷害和挫折非常多,如何來化解痛苦和煩惱呢?很多人追求外在的宣洩和輔助,事實上,最終的力量來自於內心。當人生不如意時,就把所有的煩惱都沉入心底吧,不要為那些不順心的事糾纏。只有讓它慢慢地沉澱下來,才會顯出生活的快樂和明媚。

周國平說:“一切外在的欠缺或損失,包括名譽、地位、財產等,只要不是影響基本的生活,實質上都不應該帶來痛苦,如果痛苦,只是因為你在乎,愈在乎就愈痛苦。只要不在乎,就一根毫毛也傷不了。”

禿鷲不在乎外表的醜陋與食腐,當吞噬掉一地腐臭,還世界一片清明,它是快樂滿足的。蝙蝠不介意棲於黑夜石隙,甚至不介意鳥獸的定位,人類的誤解,靠自己的勞動豐衣足食,所謂的光明又怎能傷害到它?

南懷瑾先生曾說:“沒有智慧的人不敢享清福。

很多人到了晚年,本來可以享這個清福了,但多數人反而覺得痛苦,因為一旦無事可管,他就活不下去了。

有許多老朋友到了享清福的時候,他硬是享死了,他害怕那個寂寞,什麼事都沒有了,怎麼活啊!”

所以,無論面對失敗還是成功,都要保持一種恆定淡然的心態。不因一時的成功而沾沾自喜,也不因為遭遇挫折就妄自菲薄。

楊絳先生,活過百年,在歲月的浸潤下,她從為人到處世,從做學問到經營婚姻,都散發著不惑的光輝。

這就是為何我們遇到想不通,看不開的事情時,總喜歡去先生的語錄中尋找答案。

她說: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發現: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一語驚醒夢中人,這是一個走過百年人生的老人說的大實話。先生早就練就了寵辱不驚的心態,寧靜淡泊的心境,還有什麼困惑的呢?

人一定要內外兼修,不為外界利益所迷惑、時而高興時而沮喪,要堅守內心的信仰和追求。每一個人的內心一直在和外在的事物相抗衡,如果外強內弱,人就可能被壓垮;如果外弱內強,人就穩住了。

所謂智者不惑,其實是在考量我們內心有多少堅守。

有時候,外界的壓力和侵擾足以使一個人對自己的內心產生懷疑,這就要求我們擁有強大的內心,堅持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不要被外界干擾。

如果你總是對自己的處境心懷不滿,自怨自艾,受困於外界的干擾,不能堅持內心的獨立,那麼就不能取得大的成就。

一個人的生活狀態,並不是由物質條件所決定的;一個人走的道路,也不是由客觀環境所決定。內心強大而獨立的人能夠無視外界的紛擾,將自身的牽絆擺脫,不浮躁、不盲從、不消沉,一切都由自己決定。

03

活不明白,迷茫是最大的心病!

有人說人的無知,不是缺少知識,而是停止了學習。

多數人在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之後,就停止學習了,忙成藉口,我們不斷忙是為了獲取更多的東西。但忙併不能如大家所期待的那樣,一切變得如償所願,相反多數人越忙人生越迷茫,越忙生活越困頓。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忙成了人“死亡”的倒計時。一個人的死亡時間,是從停止學習開始的。在這個快節奏、高壓的時代,人所需要應對的問題越來越複雜和艱難,除了學習,我們還有更好的選擇嗎?只有透過學習,才能幫我們更加客觀、理性地解決問題。就像亞里士多德告誡我們的:理性的人追求的並非快樂,而只是避免痛苦。

每個人都想讓自己成為一個不惑、不憂、不浮躁、不懼的人。要想不惑,需要不斷地學習和總結;要想不憂,就要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要想不懼,就要有韌勁,有勇氣。

生活中有太多值得去探索、感受、體驗的人情冷暖、風花雪月、春夏秋冬。

除了內心寧靜、與人和諧相處需要用心耕耘,其他都是浮雲。

心生萬物,萬物隨心,人的一切煩惱和困擾,皆由心造。迷茫,是因為我們自視過高;糾結,是因為我們太過精緻。其實我們既不高明,也不精明。

11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加油,親愛的您(此刻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