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馬上就到春節了,特殊的一年,很快就要翻篇。在此寫這篇東西,對過去的一年做下小結,免得目前覺得算是收穫的點久了之後又遺忘了。

如果剛好對你也有用的話,那就更好了 :)

1、微習慣。

很慶幸今年遇到並看了《微習慣》這張書,作者斯蒂芬·蓋斯。

這本書讓我最有收穫的一點是,如何透過微習慣的建立,把一個大方向是對的事情,比如堅持鍛鍊,能真正發自內心地堅持下來並由衷地接納它。

微習慣的奧妙在於:

前期你每天只要做簡單的一件事,比如鍛鍊的話每天只要做幾個俯臥撐,看書的話只要求每天自己看個幾頁。

因為實在太簡單了,每天幾乎不費勁就可以完成。

而就是這麼簡單的起步,除了每天都可以讓自己感覺得到正反饋、發現自己能堅持下來之外,更神奇地是它會讓你的身心逐步地去接納這件事,讓身體、大腦默默地度過適應期,進入一種常態。

一旦開始,你很大機率也不會真的只做一兩個俯臥撐、看幾頁書,更多時候你會多做一些。

久而久之,量慢慢上來了,而你的身體、大腦也慢慢接納了這個行為。

這個時候,再用堅持來形容好像已不那麼合適,因為它已經融為你生活很自然的一部分了。

我給家裡人畫了一張每月31天計劃表,父親每天散1小時步,母親每天做1小時瑜伽,老婆每天彈1首曲子、做20個啞鈴,我自己看30分鐘書、做4套*3組室內運動,然後5歲多的小孩每天彈15分鐘琴、看1本小書。

無一例外,除去生病的日子,大家都堅持下來了,現在還在繼續,也慢慢進入一種自然的狀態。

希望大家會越來越好。

2、相信已經被時間證明是對的事情,堅定不移地擁抱它們。

多運動。每天運動一會,能明顯感覺得到的是,以前因為加班熬夜帶來的腰痠背痛、時不時的心絞痛好很多了,乾咳也好了不少。

多看書。以前總有一種自負感 ,覺得經歷大學、幾年社會工作經驗之後,再厲害的人寫的書,其實基本都是那個樣,只不過是相同的模型、規則在不同的人身上發生,然後由不同的人講出來而已。

多看書了才發現,其實最關鍵、最能學到東西的是別人獲得結論的思考過程、論述邏輯。結果確實是大同小異,誰誰誰怎麼由壞變好、取得收穫,但中間的過程才是寶藏。

理財。選擇大好國運背景之下、在共性基礎上提供個性化服務的企業,然後管得住自己的心、手,不隨短暫的波動頻繁操作,結果也不會太差。

多換位思考。無論是在工作、家庭中,只要一開口說話,就時刻先想著這句話,性格慢慢也變得沒那麼急躁、爭執也少了。聊天嘛,多聊點別人喜歡聽的。

結構化傾聽。這點是在得到app上學到的。每次跟人溝通的時候,大腦裡放三個格子,第一個裝對方表達了一個什麼觀點;第二個裝對方當時的情緒是什麼;第三個裝對方期待我作出什麼行為。

這樣就能很好的聽到別人明面上說的,以及口頭上沒說但內心真實存在的兩種聲音,下來要怎麼做也比較有方向。

3、以終為始的思考方式。

其實這不算真正意義的收穫,而是一種無奈後的後知後覺。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的工作,只是迎合著時代的熱點擁抱了網際網路行業,在那段時間,僅僅只是在那段時間,確實是發自肺腑的100%喜歡、投入。

期間相比其他行業多的那麼一些些收入、業務一天天不斷成長的紅利,也暫時矇蔽了本應該“低頭做事、抬頭看天“的雙眼。

等到年齡一上去,身體吃不消,家裡事情一多,一種強烈的感覺撲面而來:歷經艱辛攀高峰,等爬到半路後卻發現面前是懸崖而身後退路已泥濘。

再橫向對比身邊早早就確定當教師、當公務員,或者在某一行業深耕的朋友,有不有錢先不說,至少內心是充實的,眼裡是有光的。

這裡不是鼓吹教師、公務員有多好多好,想說的是他們先理清未來然後著眼於當前紮紮實實思考並執行的邏輯才是真的有遠見。

當然路雖泥濘,畢竟也還是路,還可以再摸索。

只是以後的摸索,要儘可能地以終為始,想清楚10年後的自己要的是什麼,然後拆解需要什麼樣的準備,倒推在什麼時間段要幫些什麼事。

4、極簡方法論。

喜歡上一種習慣,當看到了解決某個問題的好方法時,會及時把它收藏、記錄下來。

一個問題基本只保持用一篇稿子存放答案。

比如生活上身心健康相關的,工作時彙報、選擇相關的,等等。

下次看到有更好的方法時,會替換掉原來的。

或者做組合,刪掉不好的部分,補充好的,但不是簡單的歸類到某個資料夾。

因為歸類就會顯得很雜,等真正需要的時候,也忘了這個分類下究竟是哪篇文章最實用。

碰到困難、或者想階段性總結的時候翻一翻,總有一種心理療傷、獲得靈感動力的心流體驗。

5、追尋積極訊號。

你身邊有光,你內心就不會黑暗。

這樣就算是在放鬆玩手機的時候,因為這些軟體有大資料推薦演算法作用的原因,自己在那些app上花的時間,接觸到的內容,大多數也會是積極的。

甚至有些是馬上能見效的,比如及時治癒心理,比如作用於投資,等等。

好壞與否,這一年差不多就結束了,來年繼續加油,共勉!

推薦閱讀:

9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人生有兩條路,一條是用心走,叫夢想,一條需要用腳走,叫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