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識的本質是唯物,而不是唯心。唯物的基礎是遵守客觀規律,並且是去利用而不是違反、對抗它。人們只有遵守常識,而不是打破常識,才能握住最大的成功機率。船借風勢,還要借水流的方向,才能駛向遠方;水借地勢,還要沿著溝壑,才能匯流成海。當然,這還取決於你信奉的是正確的常識還是錯誤的謬論。
思維有多廣,天下有多大
人們所有的計劃都可以歸結為頭腦的運作,這是思維的戰場,也是對心智的考驗。那些站在金字塔最頂端的人,如果你以為他們生來就很有錢,你就錯了,他們不過是多懂得了一些常識,多做了一些沒有違背常識的事情,少犯了一些錯誤,然後就成功了,站在了大多數人的上面。基於常識的理性行動有多麼重要。可以說,在重大領域,一切違反“基本常識”的行為都是“瘋狂”而且“勝算極低”的。
生存是這個地球上規模最宏大的比拼。每個人都會遇到成功,也會遭遇失敗。在這其中,成功的原因固然有許多種,導致失敗的因素也千變萬化,並不拘泥於某一種定因,比如有人說是細節:“我重視了細節就能成功,反之必然失敗。”有人說是戰略:“人生贏在長遠佈局,輸在目光短淺。”也有人說是機遇:“抓住機遇就可以成功,抓不住就不要怪自己運氣太差。”然而,所有的因素加起來,其實都能歸結到我們的思維能力上。一些很簡單的思維的常識,它們決定了你怎麼思考,又主宰著你如何制定規劃,採取行動。如果在源頭就出了問題,那麼結果就一定不是你想要的。換句話說:“決定你的天下有多大的,是你的思維有多廣。”
“常識”錯了,思考就出問題
相當長的時期內,人們都僅僅把“常識”理解為某一種觀念或知識展示的形式,比如看到一支簽字筆:“哦,它就是一支寫字的筆而已。”並不探究它用在哪些場合或在不同的檔案中應使用什麼顏色,不會把它當作多麼重要的智慧加以考慮,但是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會為此毀掉他的一樁生意。有的人對一個商業常識的興趣,可能還比不上他正在看的一部電影,哪怕這個常識會決定明天他談判的成敗,他的本能也會驅使他先看完這場電影再說。等他從影院走出來時,已經完全提不起興致了。
假如有個人告訴你:“嗨,哥們。你每天睡覺時都有外星生命從嘴巴進入你的體內,它們個頭很小,簡直和細菌一樣,很難發現。只要你張著嘴巴睡覺,它們就會進去。誰知道這幫外星來客會在你肚子裡乾點什麼壞事呢?” 這是一個令人驚悚的假設,聽起來既不可思議,也完全沒有道理。因此第一次聽到時你不會相信,可能還會嘲笑對方是個“腦殘”。但是,如果很多人都在告訴你這是千真萬確的,你就會動搖自己的想法,逐漸開始相信,到最後你已經確信不疑。睡覺前,你會努力閉緊嘴巴,防止有外星怪物鑽進嘴裡。你還會不停地警告其他人:“有外星人喲,它們在你張著嘴巴睡覺時就會鑽進你的身體,所以一定要閉著嘴睡覺哦!”你可能也會教育自己的小孩,讓他們從小睡覺就要習慣閉上嘴巴。於是,這條荒謬的謊言就成了你頭腦中根深蒂固的“常識”,並拉低了你的智商。
再比如,居住在寒冷地區的人都覺得冬天飲酒能抵禦嚴寒,喝幾口就可以讓身體暖和起來——確實感覺起來是對的,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科學家對此的反饋是:不對。 白酒的成分主要是酒精,但酒精在體內並不能產生太多熱量。人們飲酒後感覺身體變暖,真實原因是酒精對血管的刺激促進了血管擴張,加快了身體的新陳代謝,給了人體熱量增加的錯覺。實際上,冬天飲酒不但無法取暖,反而容易讓人過快地喪失熱量。
這只是最簡單的例子。類似的不正確的常識還有很多,它們涵蓋了人們的生活,關係到每個人的分析與判斷能力。
常識一旦錯了,思考就出問題。智商越高的人,他們在錯誤常識的引導下做出的錯誤思考也就越離譜,後果也會越嚴重。因為高智商的人總喜歡想一些重大的問題,他們天生覺得自己擔負著更大的責任,因此在缺乏常識時,他們的行為也就產生了巨大的副作用——這是他自己根本無法控制的。
由此我們不難發現,人們對事物的認知總是一知半解或模稜兩可,是出現常識錯誤的原因。多數人不太喜歡對某件事情、某個問題深究到底——這太浪費自己的“寶貴精力”了,他們願意接受約定俗成的看法,或者請教別人(權威),然後接受這個觀點,而不去想它是否真的正確。所以,在這個過程中,人與人之間就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結果上的差距。常識思維就是理性思維:關鍵在於你把什麼稱之為“常識”,你要有一種開放的思考。常識是思維的翅膀,是理性的彙集,是心智的起點,而不是“智慧的籠子”。
分析得失和對錯
在遇到一個問題時,你是先判斷該不該做,還是先分析結果? 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思維常識,也是思考的習慣。它們取決於不同的人生觀,同時也會左右我們人生的走向和事業的高度。假如你對這兩種思維常識運用得當,就可以在一件事情的決策初期走對方向。
中國人習慣性地向已經成型的權威觀念尋找幫助。在思考中,他們喜歡爭執,糾纏於說不清的東西,而不是冷靜地解決具體的問題。
● 多數人持有這樣一種態度:他們總期望別人發生改變,來解決他們的問題,而不是由自己做出讓步,一起尋求共識。這種態度就是對錯型思維的體現。
● 有時候人們在辯論中非要分出高低,讓對方說出對錯來,或者爭執出孰是孰非,這本質上也是對錯型思維。
● 持有對錯型思維的人,並不真正關心問題。他們只關心自己是否能贏,或者是否有面子。他們要得到的就是“對方比自己矮一頭”,或者自己的“強烈願望”得到了執行,無論結果是對是錯。但結果經常是好的期望不會到來,壞的問題卻會加劇。
● 得失型思維的表現則是相反的:這不是一個對錯題,而是利弊題。我要做的是選擇最合理的方案,而不是擊倒我的對立面。對錯只跟立場有關,它是主觀判斷,和事情本身沒有關係,但得失則關係到事情能否得到解決。
生活需要技巧,工作也要講究方法。它們是思維的競技,是大腦的表演,是智力的舞臺。遺憾的是,許多人只知道服從,他們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有著一往無前的戰鬥精神。就像我見過的那些落魄的年輕創業者——他們堅定地執行自己的計劃,朝著理想大踏步前進,一腔熱血,意志堅強,也從不找藉口,但卻忽視了對方法的研究和對策略的應用。他們的理想是遠大的,思維卻是僵化的,走在一條正確的道路上,卻不具備正確的常識。這就是他們在一開始就失敗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