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一個週末,幾位朋友約好一起去爬白雲山;我們從南門進,西門出,大概十一、二公里的路程。一個朋友一向走路很快,不像是散步和鍛鍊身體,倒是有點像部隊“急行軍”的樣子,不一會兒便把我們遠遠甩在了後面,自顧自的一溜煙似的,不見了人影……兩個多小時後,當我們到達西門時,他在那兒原地休息了近一個小時;集中後我們找了一個餐廳吃午飯,席間大家問他:“走那麼快,最後還不是在目的地閒坐?!”他說:“快一點,才能達到出汗的目的,慢慢走,汗出不出來,渾身難受。”你看,爬個山,散個步,每一個人的想法還不一致,接著做法也就變得不同。慵懶而平凡的生活,就因為每一個人的想法、動機和側重點的差別,讓行為變得千差萬別,有的可理解、可接受,有的不可理解,不可理喻、更不可接受,這其實就是真實生活的原始樣貌,大部分人只會按自己的思維模式和視角去行事,不可能按世人的思維模式和視角去行事,所以不必強求別人與己一致或按自己的意志行事。

不過,從這個常見的現象中或個性化差異思維和視角里,我突然聯想到非洲諺語裡所說的一句話:“獨行快,眾行遠”;這句話告訴我們,一個人走路心無旁騖,專心致志,走得快是很容易的,是必然的,但是如果想要走得遠、走得久的話,那還是人多一起走才行;一個人無論如何也是走不遠的,更不可能走得久的。這句話看起來直白好懂,但是要深刻領悟其中所蘊含的深刻人生哲理,並不是那麼容易的;尤其是輪到我們每一個人要做這個“快”與“遠”的人生抉擇時,許多人往往不明就裡、稀裡糊塗或顛三倒四,忙中出錯,揚“短”避“長”,往往作出“眾人走快,獨行走遠”的錯誤判斷和抉擇,結果事與願違,南轅北轍。

另外是“獨行”還是“眾行”,更是困擾我們一些人內心的一個大問題。大家知道,“獨行”清爽利索,無牽無掛,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天馬行空,自由自在;“眾行”則需要互相攙扶,相互照顧和彼此遷就包容,形成一致的思路、方向、目的,如果沒有協作團結、抱團取暖、守望相助的精神和統一行動是決不可能走得遠、走得久的;兩種行為模式所產生的行為結果決定我們人生態度和處事方法,反過來又作用於我們的思維和視角的寬窄幅度,最終決定我們的人生幸福維度和事業成功的向度。

在人生的長途跋涉中,一個人必須學會與眾人同行,無論你個人有多大能力、多強實力,與眾人同行才能走得更遠、走得更久,而且這也是你能夠行遠的基本前提和條件;只有把自己融入到社會中、人群中,與眾人風雨同舟,休慼與共,守望相助,共克時艱,才能抗擊漫長人生路上的各種風險和災難,還能消除各種孤獨和煩惱苦悶;如果想獨行,我倒覺得可以在人格、精神、品德、境界、格局等方面“獨行”向前,走得更快些、更高些、更遠些,成為人們望其項背的翹楚,一騎絕塵,成為人們的美談和學習楷模。

人生路上獨行的機會多,在走穩的前提下再走快,這是常識;眾行的機會也多,但有這樣的機會時要學會共同進取,力爭不掉隊,不拖後腿,如果走在最前面,也不要驕狂,這也是常識;而個人要實現這些目標,自信心、意志力、內在賦能和素質修煉就構成了四種關鍵的動能和要素。

2020年11月4日於廣州

☆ 作者簡介:楊德振,工商碩士、中國散文作家、廣東作家、酒店職業經理人、心智研究專家,已出版八部著作。

12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虛偽的本質,遠離那些虛偽的人,學會付之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