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人在外,路已陌,遊子念故鄉。

家依舊,鄉音暖,鄉情已不親!

緣起故鄉

我出生的地方是一個山清水秀,人傑地靈的小山村莊——密洞壩,聽這名字有種世外桃源的畫面,地屬雲貴高原東南角,那裡有蜿蜒盤旋的鄉村公路,距離縣二十多公里,海拔比縣城高很多,只要冬天來臨,經常會出現路面結冰,出行很是不方便。出來工作後,知道我家鄉的朋友都會調侃我是“高坡佬”,我也只能會心一笑,因為他們不知道那裡有我滿滿的回憶。

小時候家裡很窮,普遍人家也都一樣,在上小學時都還沒到過鄉鎮,更別說到縣城,過年去別的鄉鎮趕集算是出遠門。看到高年級的學姐師哥能去鄉鎮上初中,都是一種羨慕,也盼望著自己能快點長大,能對大山外面的新鮮事物有所瞭解。到了讀初中的年紀,我們三五成群的每週槓著5斤米,10元錢,步行十幾公里到鎮上上學,到了初三升高中,縣城教育資源有限,只有一所重點高中,中考還需要預考,預考不上的參加考試的資格都沒有,有的同學就分流了,多半是外出沿海地區打工。漸漸的各自離開了家鄉,有的上學,工作,在外成家定居,家鄉離我們越來越遠。現在只有回家過年的時候能夠偶遇,每次都會說抽時間組織一下同學會,但到現在我也沒有參加過,因為各自有家庭,節日就應該多陪陪家人,享受與家人相聚時濃濃的蜜意。

有一次因為寨子有一老人過世,從外地趕回去祭拜,多年不見的同學也因家裡有事從外地回來處理,兩人聊了一會,問問近期的生活、家庭、工作,他已經變了,神情有些木納,沒有了一起讀書時當孩子王的靈性,歲月的洗禮已經磨去了生活的稜角。世間繁華,但你得保持活力,做一個真我,方得遇見春暖花開時。

故鄉的記憶美如畫

古樹黃牛蓑笠翁,朝煙初靜碧山空。

幽深不徑來人少,鳥哢孤村和吠聲。

故鄉是一顆老樹,孤傲的長著,守護寨子子孫的平安;

故鄉是春耕時節農田裡的農忙景象、是農田的稻香、瓜地裡的芬芳、還有秋天裡的金黃。

故鄉是不管老幼,聚集在寨子腳下一戶人家屋外侃大山,時而有說有笑,時而傳來小孩吵鬧後的哇哇聲;樹蔭下,躺在竹椅上拿著蒲扇納涼的老人;還有墊著腳,擠著才能勉強看到正在殺的你死我活的象棋手,還不時傳來一聲“將軍”的聲音,伴隨著又是觀棋人的一通“各抒己見”,好不熱鬧。

故鄉是收穫季節村民滿臉的笑意,是做鹽菜時小樹上、木堆上、草坪上曬鹽菜葉的景象;是在壩上曬穀子曬辣椒紅黃相間的畫面。

故鄉是黃昏日落月亮掛樹梢,外出田地務農歸家來廚房升起的一縷縷輕煙;是晚飯後寨子的人守在一家盯著一臺黑白電視觀看《包青天》的喜悅。

故鄉是母親接到孩子回家電話後忙碌的身影。還時不時的站在吊腳樓上望著孩子回家的路,真怕錯過了眼睛所及之處看到孩子的第一眼。

故鄉是老人的漸漸離去;是暖冬里老人座在壩上,呆滯的目光盯著某處一整天,有時還滴下淚水,在回憶他的過去,村寨的變化。人到老年,目之所及,只剩回憶。

有次朋友家裡有事,幾位朋友驅車前往,回來的路上飄起了鵝毛大雪,還好路上沒有結冰。有位在銀行上班的大哥,怕我開車犯困,就和我一路的閒聊,他也是我們縣城的,只是出來比較早。聊到家鄉這幾年的變化,他的話匣子一下就打開了。因為快退休了,想回去老家起棟樓房,好退休後過著田園生活,這是他從農村老家出來後一直的願望,也是一種情結。他說前段時間回去了一趟,發現現在的老家已經沒有了記憶中的模樣。

木房已經變成磚房,有能力的都搬到縣城或更大的城市定居。

有的透過移民政策住上了搬遷房,以前被煙火燻過的牆上,貼滿的獎狀不見了;

偶遇同齡人已經沒有了共同話題,喝著酒聽老人聊寨子的奇聞異事的人也已不見;

村寨的小孩不認識你是誰家的,你也不認識小孩是誰家的,猶想起宋之問的詩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所以,他確定不回老家起房子了,因為那裡沒有了記憶中的美好,雖說根還在,但魂已散,再也回不去了。

故鄉何處安放

故鄉老人已老,同齡人已被生活所累,年幼不相識,我的故鄉情何處得以安放?

人有兩頭根,一頭是我們的長輩,在先輩面前,再年長的老人,都是晚輩。跟著長輩,我們有了紮根的地方,有了故鄉;一頭是奮鬥的我們,遷徙是人類進步的發展常態,離開老家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趨利避害,開闢新的美好家園這是社會發展的最大驅動力。為了給下一代留下美好的故鄉情。活在當下,活出真我,就是我們留給故鄉最好的安生處,讓遊子鄉愁更濃密。

不念過往,不懼未來,活在當下,安好!

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李清照

5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不要害怕失去,能失去的,終究不是你的,人生一輩子,要努力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