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世界是什麼?世界只在你、我的眼中。

  也許,這是很唯心主義的。但是,作為唯物論者的我卻想告訴你:這裡面有著許許多多的道理。

  有一首歌,我聽過許多遍了,那是孫悅唱的《祝你平安》。去年回家臨走時,弟弟向我推薦了不少歌,這是其中的一首。弟弟和我一起長大,直到我去南京上學,後來就和他相隔越來越來遠,好多年也見不了一面。如今聽到這首歌,就常想起他的手足情來。然而,這首歌雖然洋溢著親情,卻又總象是在暗示我:人生是個患得患失、愁苦漫長的旅途。

  歌中有兩個設問句:“你的所得還那樣少嗎?你的付出還那樣多嗎?”問句中有兩個‘還’字做提示。答案不言自明。於是很自然地,歌繼續道:“生活的路總有一些不平事,請你不必太在意,灑脫一些過的好。”可是,如果我們時刻都在計算著得失的多少,注視著“還那樣少”的所得、“還那樣多”的付出,那麼,恐怕不論我們如何努力、掙扎地提醒著自己“不必太在意”,我們永遠都不會開心或灑脫。

  一斗米可以叫君子折腰,一次喪失的機會可以讓我們終身恨憾。在具體的事務上,我們都難免、也往往必須計較生存資料和機會的得失。但是當我轉過身來看它們,我希望我能有顆平靜的心,能從生活中走出來,走出自己,用另一雙眼睛來看世界,生出安寧、別樣的情懷。在那一時刻,天地間只有世界和不再是‘我’的我,物華人和,悠悠苒苒,讓人感到一種永在,一種永遠,一種永恆,“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也許有人會說,物質上的得失容易淡忘,我們付出的愛情、親情、友情又該如何呢?我想,懂得這些情義的人們一定會說:這種付出是從來不期待報答的。前些日子臺灣因颱風引發了泥石流,有一位年輕的母親和她5、6個月的嬰兒被困,為了不讓她的孩子餓死,母親咬破了自己的手指,讓孩子吮吸她的血,才保住了性命。一個多麼平凡、偉大故事。說它平凡,是因為所有的父母都時刻準備著作那樣或更大的犧牲,說它偉大,是因為母親這樣做絕不是為了有朝一日能換來孩子的報答。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友情和愛情。當然,這並不是說感情的世界裡就沒有獲取和報答,或是沒有失望和怨恨。恰恰相反。在那個世界裡,我們更需要少一點利害得失的計算,多一點甘心情願的付出。

  世界並不是公平的,無論我們多麼努力地去改造它、變換它。然而,世界又不必是公平的,因為我們最終尋求的並不是得失上的對等,而是那份慰藉、那份熱愛、那份安寧、和那份永恆的美麗。

  世界也不是完美的,它永遠不會。它給我們歡樂,給我們陽光;也有的時候,它給我們的只是無奈和傷感,風霜雨雪悄悄地遮蓋了我們的笑顏。但是,寂寞也是一種浪漫,煙雨樓臺也是醉人的風景,燈火闌珊處自有它別樣的美麗。

  無論我們怎樣地看世界,無論我們怎樣地去衡量它、感覺它,生命依舊日復一日地從我們身邊逝去、流走。半杯水可以看成是半滿,或是半空,或是無所謂滿、無所謂空,也可以由一滴水看到世界,想起所有給我們歡愉和慰藉的夢幻和理由。

  開啟你的窗眺望吧:情深深,雨濛濛,世界,只在你的心裡,在你的眼中。

伊莎點評:世界在每一個人的眼中是不一樣的,因為人們看問題的角度、方法以及個人的人生閱歷,心靈豐富程度都有著巨大的差異。“你”的付出可能很多,但“我”的獲得卻可能很少,因為我們衡量它、感覺它的標準不同,有時甚至是恰恰相反的。就象一首歌,歌者賣力地演唱,喜歡聽的會回報以熱烈的掌聲,不喜歡聽的則可能閉目塞耳,同樣的付出,對於受眾,卻可能是不同樣的收穫呢。

付出與別人不一定是獲得,但與自己總會有收穫,當然這份付出的前提是心甘情願,而不是被外力強迫。一個人若每天都有這樣的付出與收穫,他(她)的心靈也會因此而變得慰藉和豐富。

10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遇到煩心事的時候讀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