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從一個平凡之人的出生到死亡來計算他的一生,大抵可分為三個階段的福分。
一個人從赤條條來到世上到三十而立,這個階段是享父母之福。人類是自然界最脆弱的生命體,馬駒出生便能站立,雛雞破殼即隨母雞啄食,一個人類幼崽嗷嗷待哺,需要成人精心餵養好些年才能勉強保護自體,而真正養活自己,在社會立足,卻要等到而立之年,這段成長的時光可謂是承受了太多的父母之福。
一個成熟之人在獨立走上社會時,要努力打拼,辛苦勞作,發揮出自體生命的能量,為反哺父母、養育下一代做好能量積累,這個階段為人生第二福——自身之福,也是一個生命個體發揮自身價值的最好、最辛苦的階段。
第三個階段便是晚年安享兒孫之福了。早年孝順父母,善待兒女之人,此時也是收穫之季。而早年自私,只顧享樂,或者在人生第二個階段為自己的經濟仕途過於用力,忘卻了養育下一代的職責和陪伴,損傷了孩子們的第一階段福分,這些人老來責怪孩子們沒出息,或與自己不親近等等,其實回想早年是如何對待孩子的,總歸是有緣由的。
人的一生很短暫,把生命當做一個整體來看,似乎能洞察到有一種傳承的規律讓三種福分此消彼長,保持著某種恆定。
早年享父母之福太多的人,自身福分就薄些,缺少了歷練和擔當,頂著父母的成就和庇護渾渾噩噩度過了本該自身奮鬥的時光,到老來還被他人貼上“某某子孫”的標籤,雖保一世衣食無憂,但也蹉跎了自己能發光發熱的一生。蘇州園林的璀璨明珠拙政園,其主人明朝御史王獻臣耗費了十六年的心血打造出“廣袤二百餘畝,茂樹曲池,勝甲吳下”的天下園林之母拙政園,王獻臣死後,其子一夜賭博便將園林輸給他人。歷史上太多能人提前將下一代要走的路走完,讓後輩們無路可“走”,出生便成為社會的消耗者,虛無度日,祖輩們明面上是留福給子孫,何嘗不是在埋禍?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的,享不到太多父母之福,便早早出來歷練社會,硬生生鑿出自己的一席立足之地,這何嘗不是另一種福分。但如果過於追求自身的福分,沉迷於名利成就,而忽略了對下一代的陪伴和教育,沒有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係,甚至無暇做出正確引導,晚年也是難享兒孫之福的。
每個生命都有自身的價值。沒有十全十美的人生,唯有好好珍惜每個階段的福分,知足長樂,切不可強求某個階段的福分,否則此長彼消,得不償失。
能平衡三福之人,才是真正有福之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