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義”一詞是指人們為某種行為所能帶來的作用和價值,包括人們對意義的認知和人生的認識。人類生活在意義之中,當人類置身於豐富多彩的世界時,人類體驗事物不會遊離於體驗物件而抽象地進行,自身的角度往往會左右我們的體驗,例如“木頭”的含義與人類生活有關,或“一個人走進樹林”。“石頭”亦是如此,也是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要素。但是,我們會發現一個可悲的事實,有人總是夢想脫離事物的意義,生活在“純粹的環境”當中。他沒有預料到一個後果,當他拆毀了客觀存在的事物本義之後,他與周圍的人喪失了溝通的條件,成了孤家寡人,一切自我封閉的行為都失去了意義。體驗現實必須將現實與生命的存在高度融合,跳出事物本身的桎梏,真正體驗生活的意義和價值。但各人對意義的體驗千差萬別,現實賦予的人生價值充滿主管色彩,所以,各人感受的意義總有遺憾,各種缺德不一而足,因此我們得出結論:體驗就像一塊有瑕疵的白玉,不能盡善盡美,的確,我們永遠找不出一個真正正確的體驗,因為充滿意義的世界遍佈形形色色的謬誤的暗礁。
如果你去問一個人:“什麼是人生的意義?”大多數情況下,對方都會張口結舌,他會一頭霧水,不知你想表達的意思。絕大多數人會覺得花不起這個閒工夫去思考這個問題,認為沒有必要去探尋這個讓人摸不著邊際的事兒。但有一個無法迴避的事實,從古至今,這個問題與人類如影隨形,曾有很多人發出過這樣的探究:“人活著是為了什麼?”“生活的意義是什麼?”無論你是白髮老叟,還是風華正茂,都可能會遇到這樣的提問。但真正讓人用心來思考的,只在一些特定的時候,比如遭遇到重大的挫折,遭遇難以逾越的困難或被看不到希望的疾病纏身之時,這個問題便是思考的重中之重:“人活著為什麼?”“生活的意義是什麼?”企圖極力尋求一個答案。相反,那些日子安逸、生活境遇波瀾不驚的人,基本上不會有產生探求生命意義的想法,這是個距離他們似乎很遙遠的話題。
問題是,誰也繞不開我們人生經歷中的諸多問題,這是一個必須要直面的事實。人生意義的解讀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的各個方面,形成個人獨有的氣質。我們觀察一個人的行為、言語和舉止,包括他對事物形成的觀點、性格特徵以及生活習慣,甚至他的野心或癖好,可以八九不離十地判斷出他對生活意義的詮釋。他的個人詮釋潤物無聲,世界先在他的評價中形成一番總結,然後在他的行為方面向別人傳達出他的個人觀點,“我就是這樣的,而世界卻是那樣。”
前面有過結論,人生意義的詮釋找不出絕對正確的,生活意義因人而異,“花有千樣紅”,人生意義如同百花園,各有芬芳或萎靡,通常每個人對人生的理解都偏執於他的人生境遇,因此這種帶有個性化特徵的意義詮釋都有不完美之缺憾。無人能拿出有說服力的絕對正確的解讀,每一種解讀都有某一個論點站得住腳,沒有一說是“絕對真理”。不同的生活境遇,賦予人不同的生活意義,有的美妙,有的苦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這是較好的生活意義的共同特徵,“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較差的生活意義卻找不到共同的特徵。何謂相對“科學”的生活意義?在數不勝數的答案中,我們發現所有的意義都在“絕對正確”和“絕對錯誤”兩極之間像鐘擺一樣來回擺動,如果我們能從這些有高下之分的解讀中,品出帶有普遍性的標準和意義,我們就找到了揭示人類問題與現實之謎的鑰匙。誠然,所為“真正的”意義,必須是基於人類生存目的而言的,如果跳出了這個特定的範疇,任何與人類無關的真理,都不會引起我們的關注,更不會去究其根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