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到了,迎新的鞭炮聲再次此起彼伏地響起。每每此時,成千上萬的在外務工者便迤邐在返鄉途中。何日歸鄉洗客袍?生命中有多少眼神和身影是我們無法承受之重啊?!那個幾天不間斷守在村口的孩子,眼神裡滿是企盼和“過盡千帆皆不是”的落寞;那個對鏡理妝的少婦眼睛裡燃燒的是欣喜與期待;還有那個鬢髮斑白的母親,腳步無數次在院門與房門間丈量而不倦......
兒子九歲那年,我外出學習一週,那是與兒子分別最久的一次。是個暮春時節,陽光溫柔體貼,草木返青,生機已露。週六上午,當我風塵僕僕的踏入那個熟悉的巷陌,正在與一群孩子玩耍的兒子稍一遲疑,便疾步奔來,撲進我的懷裡,將他汗涔涔的頭緊緊貼在我的胸前......那一瞬間,我竟淚眼朦朧。
班裡有個女孩,總是安安靜靜地坐在角落裡,眼神裡多了份那個年齡不該有的憂鬱,像一株靜默的丁香。這樣的女孩子往往胸中有丘壑,不久,文筆之優勢已露端倪,自然會在語文課上掙得一把交椅。後來她常常在課間悄悄走近我,輕輕碰碰我的書,有意無意的用指尖觸觸我的外套,抑或問一個不著邊際的問題.....再後來,如果在路上偶遇,她會撇下同伴貼近我。後來獲悉,女孩母親在她尚在襁褓中時便棄她而去,從此從未出現在她的生命裡。
離家不遠有個修鞋店,第一次踏進這個小屋是一天的下午。屋裡空間本就不大,各式各樣的鞋子雖然表面規規矩矩,但是它們還是成功佔領了主人的半壁江山。修鞋的是一個腿腳不好的殘疾人,愛人倒是結實粗壯,裡裡外外忙忙活活,身邊還跟著一個四五歲的小女孩。開始的時候女孩有些羞怯,總是躲在奶奶身後,偷偷探出半張臉望向我,當奶奶接過我遞過去的“綠茶”飲料放到她手上時,她的眼神倏忽間友好了很多,漸漸的與我聊了起來。她說爸爸媽媽都在外地打工,過年才回來,並且問我還有多長時間過年。在孩子心裡,天天過年多好呀!告別那個小店,女孩竟拽著我的衣角,依依不捨。
一個孩子生活在沒有父母陪伴的童年裡,可憐的像衣衫襤褸沿街乞討的乞丐,像荒漠中苦苦掙扎跋涉的流浪漢。心有歸屬,才謂幸福!此心安處是吾鄉!
還記得那句話嗎?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人生在世,少不了與命運的抗爭,只是我們在披荊斬棘的間歇,在春風得意的暇隙裡,不要拖欠過多的陪伴。給孩子的,給愛人的,給父母的.....蘇軾說:詩酒趁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