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當我鍵下這行字的時候,我的思鄉之情已在北京和家之間奔襲了幾個來回。

一季歲末,期盼的就是在風停雪融之後,與爸媽還有老弟過個團圓年。不能否認今年過得著實艱難的了些,但是歲月的團圓不能缺少。也是正是因為家的無盡支援和幫助,我才得以在泥淖中脫身。

希望藉著新歲的福與吉祥,在新的一年中有個紅紅火火的光景,也陪陪勞累一年的爸媽,吃一口永遠也忘不了的莜麵,抹平心中的歲月疤痕。

美好,總是鮮活於夢想之中,回落到現實生活中,經常摔在冰涼的地上,四散而開。今年回家過成了一句空話,只能留京與家人暫擱一方,團圓缺席了今年的溫暖時刻。

回想起往年,從元旦開始就打算回家過年的事情了,盤算著要買什麼,要買多少。不停地重新整理著車票,一旦有票快速搶訂一張,即使加點服務費也在所不惜。有時候,為了保證能夠回到家,一邊搶著火車票,一邊聯絡著拼車,確保回家的路絕對走得通暢。北京到家的距離,不過幾百公里,硬是讓我演繹成了一場“回家的戰役”。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用在我回家過年這件事上,也毫不誇張。提前列好年後清單,逐個平臺購買,還不時地增添新的品類,直到準備齊全為止,透過快遞物流鏈條,從祖國的四面八方彙集到家門口。當我回家的時候,只背一個揹包,但是揹包裡面也塞得滿滿當當的。

其實,裝不了多少東西,但是在回家過年的節點上,滿與足是我對年的最好理解,也是在告訴爸媽我在外面其實過得挺好的。

關於歸家,關於過年,在我心裡永遠是一種不能忽視掉的生活儀式感。為了新歲交替的那一刻,為了和家人邁進新的歲月。每年我都在努力,可以說,一年的辛苦,就是為了年末的團圓時刻,坐在飯桌前心滿意足地吃頓團圓飯。

很可惜,今年搞砸了,生活徹底亂了陣腳。只顧著收拾一地雞毛,根本無心顧著其他,當我可以抬頭看看周遭的時候了,卻發現我們要開始團圓了。心裡有無盡的傷痛和悔恨,希望以後的歲月慢慢抹平吧。

並不是我故意要把過年渲染得過於濃情,只是從北漂開始,慢慢理解了生活與責任,懂得了爸媽的不易與艱辛。一年365天,唯有春節能夠讓我回家短暫休息,好好看看陪我走過風風雨雨的家。

小時候,我也很期待過年。那時候年紀小,不懂生活風雨,只是知道過年和好吃好喝劃等號。每逢臘月,家家戶戶都要備年貨,掃房子、大掃除、做豆腐、壓粉條、發豆芽、做豆餡、炸麻花,相約著晉縣城買買買,買新衣服、買瓜子花生等乾貨,再殺一頭豬,過年需要的年貨基本上就備齊了。

這些大大小小的事情,一個人是幹不完的,需要舉全家之力,所以說過年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儀式感了,年紀大老人還要準備祭拜神靈,過程繁雜講究,年輕人是學不了的,漸漸地也就略去。

當時,還沒有我弟弟,是新社會中三口之家。準備的年貨也是緊跟時代,既有傳統的禮節,也有新潮的年貨,還有少不了我的新衣服。每當買回新衣服後,我媽都會讓我試試大小,不合適的地方再改改,然後讓我脫下來,不准我穿了。我還得等啊,盼啊,覺得不僅車馬慢,日子更慢,就是等不到過年。

不過,小時候對過年還是比較矛盾的。喜歡它,是因為有新衣服穿、有壓歲錢拿、有零食吃、還能吃餃子;不喜歡它,是因為我媽愛玩牌,她總是早早把家裡收拾好,出去玩牌了,就剩下我和我爸,還有一臺黑白電視,播著那個時候固有的晚會歌舞,我一點都不想看。每當唱歌跳舞的時候,我就到院子裡玩,過一會再進屋看相聲小品。因為是黑白電視,我也看不出過年的紅紅火火。

每當過年之前,我都會和我媽說好,除夕夜就不要出去玩牌了,她也是點頭答應。可是隻限於答應,卻不履行承諾,到時候還是要出去玩牌,心裡特別不喜歡過除夕,一直到我長大後。

大年初一早上起來,我要去拜年了。我小時候不愛說話,這種拜年的事情我也很反感。拜年的時候,我只去我奶奶家,其實去了也不說拜年的話,待一會兒我就回家了。正好,家裡的餃子也煮好了,我只負責吃,因為那個鋼鏰兒每年都是我媽吃出來的,我和我爸也不盼了。

其實,從除夕到初一,我過得也不開心,除了能吃點好吃的,感受不到新年快樂。我也不愛出去玩,就是自己在院子裡玩,從小和自己獨處,而且相處得極好。除夕晚上,分明能聽到村裡小夥伴成群結隊地玩,鞭炮聲噼裡啪啦地響,我也不羨慕,自顧自地和自己玩。有時候,也會壯著膽子響鞭炮,從點著到有響聲,我自己一個人要試好幾次的。

過年真正快樂的時候,是從初二開始。一大早起來,吃點飯,我媽收拾好東西,帶著我去姥姥家。其實,兩個村相隔不過二里地,大概相當於北京兩個地鐵站的距離吧。

我之所以喜歡去姥姥家,是因為每年春節的時候,二姨一家三口從張家口回來過年,表妹還會帶著城市裡零食來,一下子感覺這個年過得無比幸福。姥姥家的院子裡,過年最漂亮了,除了貼春聯,還會貼風擺,花花綠綠,隨風搖擺,顯得很熱鬧。

表妹和我相差兩歲,我們關係很好,從不鬧矛盾。過年這幾天我就在姥姥家和表妹玩,玩累了,拿出零食吃一頓,現在想想都覺得很幸福。姥姥家在村頭,出門就是廣闊的草地,我和我妹兩個人到處跑著瘋玩,在地裡、在草地上、在樹林裡,跑著跑著,我們也長大了。

後來,為了生活,也為了讓我上學,搬到了縣城。但是過年還是要回到村裡的,只不過再回去就不是在自己家裡了,要麼在奶奶家,要麼在姥姥家,而且備年貨的過程我也不再參與了,都是臨近過年的時候我回去。

姥姥姥爺,爺爺奶奶的年紀也大了,有些時候能省點事就簡單弄一下。唯一參與的就是寫對聯,每年回去的時候,我揹著毛筆和墨水,帶著收藏的春聯筆記本,給姥姥寫春聯。歪歪扭扭,沒有一點風采,姥爺看後覺得不錯,直誇寫得不錯。他一直都這樣,不管我做得怎麼樣,總是說我好。

就這樣,每年春節的時候,我先回去,在姥姥家或者奶奶家過年,年後我爸媽再從縣城趕回了。到現在,我也不知道當時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安排,奇怪的過年方式一直延續到我上大學。

自從上大學之後,除夕團圓夜好像團圓起來了。那時候,我弟弟出生了,我媽更忙了,忙到她喜歡的麻將都沒時間玩了。也就從那個時候起,每年的除夕夜,我媽也不出去玩牌了,我也不用回村裡了,備著雞、魚、排骨、買著零食、一家四口在家裡團圓。現在想想,是很溫馨的,那時候弟弟還小,家裡挺熱鬧的。

大年初一,我還是要去拜年的。我帶著我弟弟,去我四叔家拜年,順便商量怎麼回老家。過年的方式又發生了改變了,但是關於團圓的核心命題卻始終沒有改變。我們每個小家都要團圓,之後還要回到村裡再和老人團圓。

年年如此,歲歲相同。精準地傳承著家族和團圓的儀式感,從見證祖父輩傳統式過年,到參與父輩新式過年,及至現在漸漸變為我成為家庭團圓的時候,一代代關於闔家團圓的精神理念傳承下來了。

現在,爺爺奶奶相繼去世了,回村裡聚會改為現在父輩的家庭聚會了。雖然姥姥姥爺還健在,可是上班的緣故,一年都見不了一面,現在想想大概兩年多沒見姥姥姥爺了,只是從我媽口中收集點零碎的資訊。

現在,那個年代的過年方式早已遠去,回憶也一片一片地散落了。年與團圓似乎變得淡了許多,不再有熱鬧和喜悅了。今年,不能回去了,想到往昔的春節片段,更多的感慨,歲月可以帶走一些事物,但是關於家的情感只會越來越濃。

今年在北京過年,但是不覺得孤單冷清。前段時間,大哥就早早問我了,什麼時候放假,讓我去他家裡過年,家裡什麼都有,就等著我過去。老妹兒也找我,讓我去她那邊過年。離家百里之遙,卻也被家的溫暖包圍著。

這或許就是年的力量吧,不管在哪裡,總有人惦記著你,盡最大努力還原家的溫暖。

年,或許就是個藉口,想念,應該才是真的。

13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活成了所有人,獨獨沒有活成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