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種結果,一定可以溯源到最初的想法。
有了想法之後,我們才會心有所動,才會行動。
至於做了一段時間之後你選擇堅持還是放棄,這不僅僅是一個習慣的問題,更牽涉到個核心問題:你是否明白堅持與放棄究竟意味著什麼?
很多人從一開始就沒有搞明白自己為什麼要去做那麼一件事情,更多的只是一時衝動,比如說看到別人在做,自己去做,叫跟風;或者說,別人強迫我們去做,或者說,我們實在是無事可幹,那就做做看吧;……
總而言之,一開始我們思想根本上就是亂。
始亂終棄,一定逃不過這個基本的框架。
所有的成功,一定有一個謀劃,也許這個謀劃,是在事先設定好的;也許呢,這個謀劃是隨著事態的發展,改變了自己最初的認知,從而下決定這個事情做好。
不管是事前還是事情初始階段的過程中,這個決定是斷斷少不了的,謀定,而後動,這是一個基本邏輯。
我們在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一定是你下定決心去把它做好。
下定決心去把它做好,就意味著我們在遭遇事態發展不順利的時候,你能夠挺住,不受干擾,或者說當你受到干擾的時候,你能夠迅速擺脫出來,重新迴歸到正確的道路上來。
或許事情發展順利,然後這樣一直比較順風順水,當然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甚至是理想的狀態。但更多的時候,事情往往不如所願,尤其是在開始階段,因為我們所付出的代價並不是太高,所以放棄就非常容易,就像常言說,船小好調頭,說不定你就做了別的選擇。很多人之所以堅持,可能是因為自己投入太多,不得不硬著頭皮繼續往下走。
那這個過程當中,就意味著我們在事前評估的時候,有沒有想到,當遇到這種極端狀況的時候,該如何去面對,只有事先有了預期,我們有相當的預案來應對,我們就可能會比較從容,否則,突然一個狠狠的打擊就一蹶不振了。當然這跟我們前期是否有足夠強大的心理素質有關係,但究竟有多少人能有那麼良好的心理素質呢?更多的人一定是通過後天所經歷的事情,一點一滴的訓練出來的。
今天,我們看到的那些大成功者,在他們風光的背後,一定是有太多不為人知的挑戰。
當他們成功之後,再去說那些過去的經歷的時候,那幅風輕雲淡的輕鬆狀態,會讓我們誤會,好像他們天生就是成大事,實際上不是,而是經歷過大的考驗之後,心態會產生極大的變化,回頭去看那些經歷,感覺是非常不一樣。
人們為什麼願意講呢?
一定是那些事情,給他造成了極大的影響,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只要適當的契機,他們就願意去談這些事情。
一個普通的人他沒有經歷這些極富戲劇性的經歷,是講不出來的,甚至連想像都都想象不出來。
就像我們今天去閱讀作品一樣,你一定喜歡那些衝突強烈的故事情節,而會拒絕平淡無奇。
那些財富故事總是很有誘惑。
這好像稍微扯得有些遠,但恰恰是一個謀劃深遠的人,他做事情一定會比別人更加的老到,更不容易被外在的環境所影響。
今天我們聽多了,好像一聽到別人說你要想明白自己究竟要什麼,就覺得是一種套路或者套話,完全不把它當一會兒事兒。
孰不知,很多道理,其實是需要我們用實踐去證明。這樣的道理,如果我們僅僅停留在聽說或者知道的層面,他壓根就不會對我們的生活乃至生命產生實質性的影響。
一定是你聽,而且起而行之,去實踐,真正在事情上去修煉自己,我們才會在真實的經歷中去悟道。
在生活中,我們是不是經常遇到這樣的事情,同樣一句話,在不同的人嘴裡說出來,感覺就不一樣。
為什麼?
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每個人的生活經歷,閱歷,以及從生活中,工作中感悟的東西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人與人之間差別就在於它的內涵不一樣,這種內涵不僅僅是從書本上的閱讀的這種知識性的積累,更在於具體事務中修煉得來的那種人生體悟。
我們會看到,凡是能夠透過不斷地與人觸碰的人,他所表現出來的言談舉止,一定給別人一種不一樣的感覺。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就是一個整天宅在家裡的人的表現。
不妨多花點時間,想好了,想清楚,再去做,成功的機率會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