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下午要下班的時候,一位朋友發來訊息:“今天上班好辛苦,等會兒還要去健身,好累。”

我當時很隨意地回了,算得上是毫無意識蹦出一句話:“人生累一點挺好!”

結果我這位朋友很是讓我出乎意料地迴應:“動不動就說到人生,可怕!你是不是覺得偷懶一天,人生就毀了?”

我是沒想到他的反應如此大,就因為我用了那個宏大一點,恢弘一點的詞“人生!”

但是他這有些反常規的迴應,卻真的讓我陷入了思考,我回觀了自己對於人生中有價值的忙和無價值的閒的看法,也自我審視了一番,得出了以下兩點思考:

1、有時候我們對於世界和自我的看法,是失真的

我反思了自己,在最近半年乃至更長時間裡,我喜歡用“人生”、“生命”一個很寬泛的措辭去建設我自己的生活節奏,一方面我的視角和看待未來的方式,是高維視野,讓我做任何當下的事,都竭盡可能以未來某一天那個長期的回報和期待值作為指引。

另一方面,我想用這種宏大的自我構建,去支撐起眼下這個可能會在現實中陷入焦慮的自己,用這樣一種形式去趕跑身上的那一縷卑微的塵土。

但是從相反的一個角度來看,離天越近,離真正的現實就遠,離真正那些你排斥在外的負面情緒就越遠。

這樣的壞處就是你沒辦法,習得在當下多種殘酷裡的求生技能。

朋友後來和我:“你不要把一個小問題,自以為是地推向大問題,這就是滑坡效應。”

我的固有認知是,今天不該休息的時候,你休息了,這一點時間會影響第二日的計劃,而第二日的計劃會連帶影響後面幾天的計劃,導致這一週甚至一個月的計劃都可能不能很高完成度的完成。

你看,我的這種認知和對自我的認識,其實是很主觀的,用把一個小問題不斷推導成一個嚴重的大問題,來逼迫自己去做好當下的這件小事。

其實大可不必,我們何不換一種方式來推進這個小問題,別把這個小問題看得過於嚴重了:“今天休息一下,是為了明天更有精力地完成當日計劃,明天計劃更好地完成,是不是會在心理建立積極正向反饋,從而不斷地促進接下來的幾天的目標完成。”

同樣的一件小事,同樣是小問題到大問題的推進,不同的認知維度和角度,帶來的完全不同的結果反饋。

2、人生累一點的確挺好!

為什麼我會發出這樣的確定性的感慨?

今天和在新疆的陽仔聊天,他說了一句話讓我很是心疼:“我每天都覺得過得渾渾噩噩的,今年不能在這樣乾耗時光了!”

我和他是工作中認識的,我曾在新疆專案待了6年,18年從新疆調回總部後,一直與他保持著聯絡,他今天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我之所以心疼,是因為19年、20年連續兩年,他都說過差不多類似的話:

“不能在這樣乾熬下去了!”

“太難了,我必須找點事做,每天這樣無所事事,真的要毀了!”

公司新疆專案完工後,他因為是新疆本地的,所以被留駐在新疆負責做結算資料,以及處理與甲方後續的一些事,從而沒有跟隨我們回總部。

但是因為工作上的忙碌程度,瞬間從以前的熱火朝天降溫到一個月沒幾件事做的狀態,導致他犯上“狂躁症”,因為不忙,因為閒,因為處在一個沒有建立自律而需要外界他律的狀態,導致他失衡了。

有一段時間情緒出現了低谷,我總是會勸慰他,讓自己忙碌一點,考考一建,看看書,學一些其他技能,讓自己忙一點,累一點沒什麼不好!

真的是這樣,人一旦長期閒下來,就會處於一個麻木,不知所措的狀態,你會開始各種懷疑,會開始不斷產生消極的情愫。

拿我自己來說,我現在的生活算不上是足夠的累,我常常和朋友說:“工作不累,有時候是下班累!”

當然,我也會適當地進行自我休整,邀約兩三好友常出來吃飯聊天,我也會安心地留週末的一天,來整理花草,外出走走。

我知道每一個人其實在社會中,都有自己的個人困境,忙累不是唯一解決之道,可以有無數種解法,但是為自己喜歡的事,付出所有,這份踏實感和滿足感,卻能讓你逐漸成為一個正在發光的人,溫暖自己的同時,也照亮了別人。

5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讀懂自己的生命週期便可掌握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