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海闊天空想,不如腳踏實地做。
其實這正是知與行的問題,因為人總是有一種好逸惡勞,總是習慣於選擇輕鬆的、簡單的、沒有難度的事情,這種選擇很容易,比如說轉發一條朋友圈,或者一篇有深度的博文,轉發了好像自己也跟著提高了,似乎自己的思想境界也達到原作者的思想水平了,其實相距甚遠,往往也是一種虛榮的心理在作祟。如果選擇了艱難的,選擇了去做,那是要一系列艱苦,一點一滴地去施行、去實踐才能有所成就。因此執行要比說一說、想一想難上千百萬倍。
我們總是習慣於說,習慣於想,總是停留在思想上,真正邁出實踐的一步好難,更不要說去堅持。讀到一篇《間歇性的努力》的文章,忍不住轉發,我想我是這樣,可能還有很多人也是這樣,這個間歇性描述得如此準確,深刻扣響了我們心中的這根弦。是啊,我們大多數人不是不努力,不想努力,但是多數人往往都是走走停停,開始時激昂慷慨,結束時無聲無息。人往往容易 在堅持面前選擇放棄、選擇逃避。當選擇放棄時,你會發現,為自己找一個藉口太容易,然後就是不了了之,結果就是徹底的遺忘。就這樣完成了一個間歇階段,等消沉一段時間又會重提努力的事,總是這樣迴圈往復,日子也就這樣在指尖遛走。
問題是不是我們是不是就不要思考了呢?我覺得思考是必要的,透過思考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從而指導我們做出合適的行動。思與行是兼備之問題,兩者均不能偏廢,如果非要選擇一個更重要的,我想行更重要一點。
解決間歇性問題覺得需要以下幾點:
1.常立志不如立長志。間歇性的原因就在於沒有一個長期的志向,而僅僅是考慮解決當下自己心理虧欠的問題,而沒有去認真思考從長期而言如何做到堅持。因此,具體應該去執行去制定計劃,列時間線任務表,當然計劃和任務也要符合自身的客觀條件。
2.持志而行、立行而動。有了計劃,就要馬上行動,我們能夠把握的時間只有當下,管理好自己的每一個“當下”,讓每一個“當下”由計劃變成歷史的積累,厚積薄發,匯小流方能成江海。
3.持之以恆,貴在堅持。有了行動
,剩下的就是如何堅持的問題,計劃是一次性的努力,堅持像馬拉松,是長久的毅力在行動中的展現。如何堅持有許多方法,在嘗試過程中我發現,堅持最好的方法就是形成習慣,比如每天起來刷牙洗臉就是一種習慣,那麼讓自己每天堅持做加法的事轉變成一種習慣,長久下來效果自然會主動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