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孩子們來說,如果沒有家長的約束,讓他們自己選擇是上學還是玩耍,80%的人會選擇玩耍,這樣的狀況並不是說80%的孩子都是懶惰的。
而是說惰性是一種本能,這個世界上成功者與普通人的區別,就在於是惰性掌控了你,還是你掌控了惰性。
01 惰性是一種沒有目標的表現每個人都想要舒適,但是有些人想的是透過自己的努力讓這種舒適長久一些,有些人想的卻是目前舒適就好,以後的事以後再說。
就像完美主義者,他們花比別人多出幾倍的時間與精力去準備一件事情,看著是一種自律,其實卻是一種不敢開始,總覺得還有時間的懶惰。
這樣的懶惰,叫努力讓自己覺得舒適的懶。就像有位哲人說的:毀滅人類其實非常簡單,那就是告訴他們還有明天,因為告訴他們還有明天,他們就不會在今天去努力了。
惰性,是一把雙刃劍,其實它只是一種生理機制,它會讓你在勞累後及時的休息與調整,但是如果你被這種機制所掌控並放任,它會讓你喪失目標,讓你的生活變得空虛無聊,讓你變得頹廢消沉。
小清曾經是一個努力奮進的女孩,上學時就是那種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孩子,努力、聰明、懂事,一路拿著獎狀上的學。
可是今年回家的路上,有人叫我,我楞沒認出來,她說:我是小清啊!你忘了嗎?我不禁愕然,怎麼會變成了這個樣子了?或許她也看出我眼裡的驚訝,並沒有與我多說就各自回家了。
到家後與父母說起這件事,媽媽告訴我,她畢業後,家裡給她安排了工作,在一個國營企業坐辦公室,日子不要太好過啊!每天在辦公室坐夠八小時就下班,每月到點就有工資到賬,下班回來老公啥都包了,吃了飯就約人打麻將。
我不禁問:這樣的日子確實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生活,但是看她的臉色卻不是很好,是不是身體不太好啊?媽媽說:嗐!成天坐著,聽說腰壞了,現在天天往醫院跑,不是抓藥就是扎針的,臉色能好才怪了。
我說年紀輕輕的,咋就這樣了啊,媽媽說除了上班打麻將哪也不去,身體能不出問題嗎?你可別學她啊!我啞然,曾經她可是我媽她們口中的好孩子,如今卻成為了反面教材。可見你的放任自流除了讓你退步,再不會給你其他結果。
惰性,其實很大程度上也是對自己的盲目肯定,它讓你認為不再需要去努力,它讓你認為目前就是最好的狀態,但是它是有副作用的,比如像小清這樣,擁有與年紀不相符的身體並被它折磨。
02 惰性是一種執行力缺失有一個朋友問我,想做點什麼來讓自己的生活不那麼無聊,但是又不知道該做點什麼,我說那就學點東西吧!我們先不要去考慮學這個有沒有用,只要自己喜歡感興趣就行。
她說我怕我堅持不了,我告訴她,不要追求高大上,也不用去追求實用性,只要喜歡,就能堅持。可是她卻說如果沒用,那又何必去學呢?豈不是浪費精神。
我無言以對。
如果我們有了想要學習的想法,那就證明你已經認識到自己的惰性正在掌控你的人生,但是你的想法並不能徹底打敗惰性。
你只有用一件堅持做好一件事來逐步找回動力,但是朋友卻先把精力用在如何給心安理得地繼續懶惰找理由之上。
我們都以為拖延才是懶惰的源頭,其實不是的,懶不是因為拖延,而是因為你覺得這些事不需要馬上去做去處理,時間多了,自然也就懈怠了,如果你對一件事感到迫切像吃飯一樣,你不吃就會覺得餓,你就不會將做飯這件事留到明天再來做了。
飢餓能讓你的執行力變快,是因為它的效果顯而易見,但是學習卻不能,因為學習是一件需要長期堅持才能有收穫的事情,所以我們會很容易找到理由放棄。這不是因為你還沒有想好,而是因為你不期待學習帶來的成就,所以它不是必須馬上去做。
03 惰性是一種自我否定我們經常會教育孩子,你要有信心,只有自信的人才能成功。但是這種自信卻在成年人身上逐漸消失,就像小清,曾經那麼優秀的她,在安逸的環境裡喪失了鬥志,過著按部就班的日子,將自己所學一應丟棄,不敢對未來有太多的期望,也不想再去努力一下。
其實國企的收入與她所需要的醫藥費比起來並不寬裕,是她沒有想過要再去努力一下,或許就能改變自己的生活軌跡嗎?我想不是的,很大的因素是她對自己沒有了信心,她害怕失敗,不敢冒險,學生時代的成功,被成年後的隨遇而安取代,讓她不再自信會有更好的生活在等待她。
還有我的那個朋友,他的猶豫不決也是因為自信缺失,一個對自己都沒有信心的人,不敢面對突破帶來的不確定,他們不敢去面對困難,恐懼讓她們變得懶散,從而更加的放縱自己,然後安慰自己命該如此。
這個世界上之所以有聰明人與普通人之分,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待生活的態度,積極的喜歡讓自己忙起來,悲觀的致力於給自己的懶散與放縱找藉口,讓自己的懶惰變得有理有據無可厚非。
改變惰性的生活方式,從確立目標,提高執行力,建立自信開始。雖然這樣的生活會有一些困難,但是卻會讓你改變心態、情緒、身體狀況。這樣的生活不僅會讓你獲得事業上的成功,也會讓你收穫生活裡的快樂。
打敗住在你腦子裡那隻隨時滿足自己的猴子,不要讓它操控你的人生,把主動權交給自己,才是真正聰明的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