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很多人都在感慨,為什麼感覺沒有什麼朋友,是不是自己哪裡出了問題。

其實, “成人後,失去朋友”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到底什麼樣的人才算是朋友呢?

隨著年齡增長,朋友的定義也逐漸發生改變,小時候,分享一包餅乾就能成為勾手指的好朋友,中學時代,只要喜歡上同一個明星/球星,就能成為好姐妹/好兄弟,大學時代,只要是同宿舍,同社團,同實習,就能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但在經歷很多事後,你會發現,友情跟鮮花一樣,易老易逝

出來社會後的人大多沒朋友,因為生活都被婚姻、孩子、工作給佔據,等到真的有空時,還寧可獨處,因為看著通訊簿的名字,也不知道找誰說心事最合適,所以即使遇到難熬的事,也寧可自己默默吞下肚。

這種感覺,其實不需要等到成家立業,大概步入社會沒過幾年後就會出現了。

你會驚奇地發現,原先很好的朋友,因為生活圈的不同,漸漸沒有共同的話題,轉眼間,竟然很多年都沒聯絡,現在的關係,是連祝賀:“生日快樂”都感到尷尬。

於是說起來可悲,但是成年人的默契,就是不用說再見,各自淡出彼此的生活,就代表對方祝福你:“各自安好,自己保重。”

朋友是很單純的,會讓你煩惱及想太多的人,就不是真正的朋友。

譬如說,有一件難過的事,你急著要忘記,但自以為是的“好朋友”卻偏偏不識相,總故意戳你的痛處,言語刻薄,久而久之,自然就疏遠。

真正的朋友是要走心的,你可以放心在對方面前曝露自己的缺點,但是完全不用擔心他會嫌棄、看不起你。

你們之間掏心掏肺、無話不談,不會去計較誰付出更多,各種丟臉的事都可以放心訴說,就像你沒有血緣關係的。

這種定義下的朋友,是極其寶貴而又可遇不可求的,有當然很幸運,但是沒有,不如就坦然接受“沒朋友”的事實,也沒什麼好逞強的,我們需要學會接受“沒朋友”這件事。

5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調節自我,以最佳的姿態去處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