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社會不是生活的真空,無時無刻不充滿著權力的較量,利益的紛爭,性格差異的摩擦,你即使不想與人爭,也有人與你爭。甚至還有那麼一種得寸進尺、想騎在別人脖子上的人,你退一尺,他就進一丈;你給他吞一個指頭,他就要吞到你的手肘。在這樣的環境中,一個人若想成就一番事業,花費的代價無疑是巨大的。良好的人際關係,融治的環境氛圍有助於一個人脫穎而出,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對此,不同的人採取了不同的方法和策略:一種是討好,一種是協調。
協調是著眼於自我調整,主觀適應客觀,個人適應集體,不斷地使自己與周邊的環境保持一種動態平衡。而討好與協調不同的,首先是它的著力點錯位,不是強調主觀,調整自我來適應客觀,而是遷就和迎合他人的需要,來換取別人對自己的寬容或姑息。
討好者的目的與動機並不是對稱的,它不是為了調節個人與群體的關係,而是為了謀求狹隘的個人利益和需求,去討好那些與自身利益有關的人,特別是那些有權有勢的人。人都有一個弱點,喜歡聽恭維話。對人說一些讚譽之辭,如果能言者由衷,恰如其分,把握分寸,而不流於諂媚,將是一種得人歡心的處世方法,聽者自然十分高興,這未免不是好事。如果不問物件,誇大其詞,竭盡阿諛奉承之能事,不僅效果不佳,有時還會被別人稱為馬屁精,落個壞名聲。而且,花費的代價大,成本高。因為他不能做到同時去討好所有的人,為了不得罪人,他必須不斷地討好周圍的人,這不僅加大了成本,而且活得很累,更主要的是毀了自己的前程。
習慣於討好的人,是不講究做人原則的,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在人前講人話,在人後講胡話,為個人私利所左右,為討好他人而失去自己的競爭力。大凡有正義感的人,對兩面三刀的傢伙是非常反感的。
我們說要善於協調,並不是不得罪任何一方。也不是要人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當著張三說李四,碰到李四又說張三。其實,這種人是可鄙的。但一個人如果能在堅持大原則的情況下適當對一些無關大局的事做一點讓步也是可以的。如果能做到讓大家都喜歡你,那麼你的世界就是以你為中心的,你並沒失去什麼,卻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而且,生活的環境氣氛融洽,自己心中也快樂得多。
善於協調的人,一般人際關係都是十分融洽。在生活中也常常看到這樣一種人,他既不拉幫結派,又不是獨來獨往,介於二者之間,既與這派有聯絡,又與另一派有瓜葛,很難將他劃為哪一派。而且,很奇怪的是,這種人往往能同時為兩派所接受,辦起事來左右逢源,得心應手。因此,要謀求生存和成功,營造良好的人際氛圍,討好不是良策,協調才是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