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年前,我們降生到這個世界。除了自己不感興趣以外周圍的一切都使我們好奇。我們是誰——取決於我們如何去認識這個世界。作為人這種形態的生命一生要經歷的事情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我們無法改變自己的姓氏,無法脫離與家族血脈的聯絡。我們只能在高於我們的長輩的構想中去構建我們的未來,當我們不具備完整的意識和人格之前。
所以人在第一次經歷青春期時會迎來一次意識的大爆炸,也就是所謂的逆反心理。而爆炸的時間的長短取決於外部環境和最信任的人這兩股力量的碰撞。簡單來說就是:我用師傅教給我的方法去檢驗包括師傅在內的周圍的一切使我好奇的領域但是發現了矛盾。所謂“恨有多深,愛有多深”就是這個原理。
然而,意識的爆炸並不意味著能量的釋放,相反其實是一種“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能量的二次昇華。也就是說我們在青春期儲存夠了抵達人生終點的能量,但並不意味著我們能夠完全掌控這股能量除非我們形成了獨立完整的人格,否則我們的人生之旅可能會提前夭折。
當我們的心智基本成熟時, 我們就能夠單槍匹馬地闖入成人世界了,雖然我們未必能快速開闢出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但至少成熟的心智慧保證我們全身而退。同時我們的心理防線也採取了“進攻是最好的防守”這樣一種與從前完全相反的策略。
步入中年之後,“凡事三思而後行”已經成為我們一生也甩不掉的信條,也可以誇張地稱之為“信仰”。隨著時間的前移,我們會放慢我們生活中所有的動作包括思考的時間。不過值得慶幸的是我們像蝸牛一樣的為人處世恰恰成為了別人永遠也無法模仿的魅力。而這種魅力只有我們自己覺得平淡無奇,緩慢至極,可這確實是我們整個人生髮出的最耀眼的一次光芒!
如何去描述老年呢?我突然想到了一個物理學上的例子——已經是耄耋之年(mào dié zhī nián),(漢語成語。年紀十分大的時候。)的我們就像:初始能量即將耗盡的向前運動的小球,再往前走就只能依靠慣性了。這確實有點淒涼,但這也是事實。老年的我們可有可無地存在於這個世界,但其實我們早已將整個世界裝入囊中。人生的最後,老年的我們依然在回放著曾經那些精彩的電影片段,似乎想極力地證明我們來過這個世界但我們好像又不屑於這麼做!老年人的胸懷總是想給年輕人一些機會,因為老年人知道——到底什麼是美好!
寫給自己:
多美的一切啊!
下輩子我還要來看這樣的風景!
無論我是誰,
無論身處怎樣的境遇,
無論是否中途死去!
我要看遍這世界所有的神奇,
我要把我的心融入到這土地。
我有幸成為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