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兩境界:一個知道,一個知足。知道,讓人活得明白;知足,讓人活得平淡。人生不要被安逸控制,決定你成功的,是奮鬥;人生不要被別人控制,決定你命運的,是自己;人生不要被金錢控制,決定你幸福的,是知足;人生不要被仇恨控制,決定你快樂的,是豁達;人生不要被表象控制,決定你成熟的,是看透。
01一股細細的山泉,沿著窄窄的石縫,叮咚叮咚地往下流淌,也不知過了多少年,竟然在岩石上衝刷出一個雞蛋大小的淺坑,裡面填滿了黃澄澄的金砂,天天不增多也不減少。
有一天,一位砍柴的老漢來喝水,偶然發現了清澈泉水中閃閃的金砂。
驚喜之下,他小心翼翼地捧走了金砂。
從此,老漢不再受苦受累,過個十天半月的,就來取一次金砂,不用說,日子很快富裕起來。
老漢雖守口如瓶,但他的兒子還是跟蹤發現了這個秘密,埋怨他不該將這事瞞著,不然早發大財了。
兒子不斷地慫恿父親拓寬石縫,擴大山泉,不就能衝來更多的金砂嗎?
做父親的想了想,自己真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怎麼沒想到這一點?
說到做到,父子倆隨即找來工具,叮叮噹噹地把窄窄的石縫鑿寬了,山泉比原來大了幾倍,隨後又鑿深了坑。
父子倆想到今後可得到更多的金砂,高興得一口氣喝光了一瓶酒,醉成一團泥。但是,父子倆天天跑去看,卻天天失望而歸,金砂不但沒增多,反而從此消失得無影無蹤。
父子倆還百思不解,金砂哪裡去了呢?
人心不足,你越是付出,他就越希望索取更多,這個小故事讓人性的貪婪一覽無餘。
得到的越多,想要的更多。但是,蒼蠅貪吃蜂蜜,終究會溺死在蜜漿裡,貪婪的人,不僅得不到什麼,連自己也會搭進去。
人若不能學會知足與珍惜,終究會為自己所害,“想要得到更多”的念頭,只會不斷地折磨我們;對生活現狀的種種不滿,輕易地將快樂的心掩蓋了,每天只剩下沮喪和埋怨。
02很多時候,我們都是生活在別人的眼神中,忐忑在別人的言語中,一些想說的話,想做的事,終究縹緲在外界的目光裡,扼殺在橫飛的非議裡。不要再在意別人怎麼說你,怎麼看你,那些都是陽光中的塵埃,別讓它阻礙了你望遠的視線,抑制了你前行的步履。要堅信,你就是你,別人永遠無法插足與改變。
小雞問母雞“媽媽,今天可否不用下蛋,帶我出去玩啊”?母雞道:“不行的我要工作”。“可你已經下了許多的蛋了”小雞問。母雞意味深長地對小雞說:一天一個蛋,菜刀靠邊站“,如果沒蛋下,主人就該殺雞吃肉了。孩子你要記住:存在是因為價值創造!淘汰是因為價值喪失。過去的價值不代表未來的地位。
希臘哲學家德莫克利特說:“希望獲得無義之財是遭受禍害的開始。”
曾看過這樣一則寓言故事。
有一群猴子喜歡偷吃農民的大米,而它們又是一種很難捕捉的動物。
多年來,人們想盡辦法,用裝有鎮靜劑的槍去射擊,或用陷阱去捕捉它們,但都無濟於事,因為它們的動作實在太快了。
後來,人們去請教生物學家。生物學家根據這種猴子的習性找到了一種捕捉猴子的巧妙方法。
他把一隻窄瓶口的透明玻璃瓶固定在樹上,再放入大米。
到了晚上,猴子來到樹下,把爪子伸進瓶子去抓大米。
這瓶子的妙處就在於猴子的爪子剛剛能夠伸進去,等它抓一把大米後,由於握著拳頭,爪子卻怎麼也抽不出來。
而那個瓶子又系在樹上,使它無法拖著瓶子走。
可貪婪的猴子始終不願意放下已到手的大米。人若不能學會知足與珍惜,終究會為自己所害,“想要得到更多”的念頭,只會不斷地折磨我們;對生活現狀的種種不滿,輕易地將快樂的心掩蓋了,每天只剩下沮喪和埋怨。
美國作家艾默森曾經說:“貧窮只是人的一種心理狀態,正因為你自覺窮,所以窮。”
如果我們不能從內心說服自己,學會知足與珍惜所有,我們將窮盡一生的氣力也無法成為一個“富足”的人。
佛陀曾經說過一段話,他說即使天上降下金銀珍寶之雨,貪婪的人永遠不會滿足。不知足正是我們感到不快樂的根本。我們要修行有一天能夠得到得失從緣,心無增減。
知足的人,因為放下執著,即使自己的人生不完美,目標不能完全實現,他也會覺得人生是一樣美好的。如果我們能夠修行到這種境界,你能夠想象我們每天都是幸福生活在天堂。
03有人說:世界上只有兩樣東西不能直視,一個是太陽,一個是人心。
而王陽明認為:人心本善,良知自存,是“慾望”二字遮蔽了良知,才讓人心變得難以直視。
人生,只有懂得知足,才能擁有平靜的內心,懂得知足,才能擁有最純粹的快樂。做人,感恩知足,不爭而成,上天自會善待。
人可以欺騙世界,但人永遠不能欺騙自己。可能人都是這樣,你越是想證明自己的時候就越會失去自我。所以,坦坦蕩蕩地走自己的路,做自己想做的人,就足夠了。
這個世界,其實很簡單,人生的路上,每個人都揹著一個揹簍,一路走,一路撿拾那些功名利祿裝進揹簍,得到的越多,我們的負擔也越預重,直至舉步維艱。我們一路走來,在孤獨中尋找著美,尋求著希望。
楊絳一百歲時說: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盼望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人,只有一生,追逐太多欲望,只會身心疲憊。幸福,來自於心靈的知足;快樂,來自於精神的富有。
知足,才能無憂。無憂,才能心靜。心靜,才能自在。自在,才能發自內心的快樂。
知足,是內心裡的從容和淡定, 就像輕輕走過的歲月,不染風塵。天涯海角,盡在心間。
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知足,便幸福。
心有所盼,卻知道止步於緣分的盡頭,回頭必是萬里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