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我講哲學課,常被問到一個問題:為什麼現在的人沒有以前容易快樂了?

確實,快樂每個人都想要,但是怎樣才能獲得快樂呢?想要快樂,有沒有什麼方法呢?

以我個人的經驗,有三點可以與大家分享。

1 學會獨處,更容易快樂

現代人獲取資訊的渠道太多太廣了,當然因此獲得很多便利,但也帶來一些問題。

比如,現在每個人坐地鐵都在看手機,有的是玩遊戲,有的是看影片。假如有一天發現手機不見了,馬上六神無主。

當你的情緒全部建立在外在資訊的刺激上時,又怎麼能真正獲得快樂呢?

在我看來,一個人不快樂有兩種原因:

一個是把自己的注意力過多投入在了外界;

另一個是自己的內在越來越空洞化。

為什麼說會獨處的人更容易獲得內心的幸福感呢?

其實還是內心足夠強大和穩定,並有足夠的時間反省自己,培養自己內在的定力,這一點至關重要。

所以我們一定要調整一下,學會轉移自己的注意力,稍微減少一些對外在資訊的關注,許多跟你無關的事情,你不用太在意。

但是,每天一定要留點時間給自己,從自我的覺醒開始,充實並提升自己的內在,久而久之,就可以實現自洽,讓自己更容易快樂。

2 減少慾望,更容易快樂

我們要問:慾望對於一個人來說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如果沒有慾望,人自然不會上進;可欲望若無休無止,一旦得不到滿足,反而會讓人陷入到無窮無盡的痛苦之中。

在這個世界上,幾乎沒人能做到無慾無求。是人皆有慾望,且常常因為各種各樣的慾望痛苦和糾結。

那麼,慾望到底是一個人前進的動力,還是毀掉一個人的深淵呢?

在我看來,慾望分兩種:

第一種,是自我中心的慾望;第二種,是非自我中心的慾望。

而第一種,往往帶來不好的影響。

慾望有一個特色,它會刺激遞減。比如,我第一次吃冰淇淋很好吃,但是再吃的時候就沒有那麼好吃了。

這就麻煩了,刺激遞減,你的慾望就越來越大。所以才說,人的慾望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到最後恐怕很難得到滿足,人也就不可能快樂。

所以,對於自我中心的慾望,我們要學會量力而行和適可而止。

我們更多要追求的,應該是非自我中心的慾望。

什麼是非自我中心的慾望?比如,我希望有困難的人得到幫助,希望大家都快樂,希望國泰民安,這是非自我中心的慾望,關鍵的一點是你就要去付諸實踐。

社會上有很多公益的事情,不是為我自己,你真正去做,在做的過程中給別人帶去快樂,你也會覺得很快樂。

所以,我們要首先分辨慾望,對於自我中心的慾望,要設法約束,否則到最後你不可能得到快樂;

對於非自我中心的慾望,反而是越多越好,讓其他人因為你的存在而過得更快樂,並且,在這個過程中,你也獲得了快樂。

3 活在當下,更容易快樂

活在當下,聽起來好像是一個老套的詞,實際上很少有人能領悟其中的真諦。

每一個人來到世界上似乎都是被動的,莫名其妙就來了。

但是人生的意義就在於,我要了解我這一生是怎麼回事。

當你問我說人生有什麼意義,就等於問我,你這樣過日子可以說個道理出來嗎?

我如果說個道理出來,就代表我覺得人生可以理解,人生是有意義的,所以對於“意義”這兩個字,是指理解的可能性。

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但你一定要知道:自己為什麼選擇過這樣的生活。

生活又分兩面:一面是被動的。我生在什麼樣的家庭,什麼樣的環境,進入學校遇到什麼樣的老師,有什麼同學坐我旁邊,這不是我能決定的,這是被動的、被規定的部分。

另一面,則是我可以選擇的。比如,我今天出門穿什麼衣服,跟別人聊天談什麼主題,我選擇什麼樣的朋友,這是我主動的。

所以,人對於必須接受的、無可奈何的部分不要計較,我們就生活在這個時代,這個社會,你不能選擇;但是對於我能選擇的部分,就要好好地珍惜了。

人生的意義不是隻有一個大目標,好像完成了這樣一個終極目標,就會永遠快樂和幸福;它其實是由很多生活中細小的、可以被理解的部分組成。

換句話說,一定要活在當下,珍惜當下,認真做好你能選擇的每一件事情。

對於我不能改變的,時代和社會的大環境,我們完全是被動的,沒有人可以選擇,那就只好接受。

對於我能改變的,尤其是我自己內在的思想、心靈的處境,我完全可以自由去選擇,我要怎麼做。

我們為什麼說要活在當下?

當你不再一心憧憬那個虛無縹緲的遠方,認真過好當下每一天的生活,承擔好自己每一個角色的責任,那人生自然就是意義非凡的,你的內心也會感到滿足和快樂。

所以,如果你覺得自己不快樂,生活好像也沒有那麼美好,不妨嘗試從三個方面來調整自己:

學會和自己對話,在獨處中培養自己內心的力量;

減少以自我為中心的慾望,多做些利他的事情;

活在當下,對每一個自己能選擇的人和事好好負責。

若能做到如此,所謂的快樂和幸福,就會不期而至了。

9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快樂過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