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國人的孤獨”】
好多人在說自己孤獨,說自己孤獨的人其實並不孤獨。孤獨不是受到了冷落和遺棄,而是無知己或不被理解。真正的孤獨者不言孤獨,偶爾作些長嘯,如我們看到的猛獸。——丁俊貴
1.依賴科技而不是彼此
網路已經成了人們生活的一個主要部分,甚至成了全部。網路突然斷了,你會心煩意躁嗎?如果一到二天不上網,你會覺得少了些什麼東西嗎?會覺得空虛嗎?
面試穿什麼衣服?上網查!相機買什麼型號?上網查!當生活面對選擇題時,越來越多的人患上了“網路選擇恐懼症”。
網路時代應該如何正確運用網路成為年輕一代必須面對的問題。“最近心裡很亂,我想跳槽,但是又怕跳砸了;按兵不動,又心有不甘。以下附上我的具體資訊,大家幫我看看,我到底應該怎麼選擇?”
對網路的依賴,也使我們成為精確的目標消費者。看了亞馬遜網站根據購買記錄推薦的"你可能感興趣"版塊,真能讓人產生一種被瞭解的感動。
2.誰都過得比我好
不管是部落格還是微博總會看到一些人饒有興致地不斷髮自己的照片,一大排、一大排,有些經過精心修飾。還發自己又到哪裡、哪裡去玩了,一些自己和那裡的建築風景照片。還有自己一直吃什麼,自己多麼有錢,自己住的房子多麼好,自己有幾套房子等等。
lnstagram這類拍照工具,就是為了把平淡無奇的生活美化成傳奇,曬出來讓圍觀的人感到羨慕。雪莉•圖克爾將這種炫耀稱為“演示焦慮”。
網路上充斥著大量的“焦慮”。你所觀看的每一個人都把暗面轉到後頭,只給你看精彩和美好。尤其是女性,展示與比較是她們最為看重的,包括可能令人羨慕的細節,也包括閱歷和見識。花在觀看別人幸福上的時間越多,你就越沮喪。
“人們為檢視曾經的好友、配偶、同事的資訊只付出了心理代價。他們不該關注這些,這種情緒有害健康。”雪莉•圖克爾說。
3.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是指子女離家後的中老年人。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來越多,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當子女由於工作、學習、結婚等原因而離家後,獨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婦因此而產生的心理失調症狀,稱為家庭“空巢”綜合症。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其中“空巢老人”現象尤其引人關注。養兒防老的觀念正逐漸淡化,退休之後,大多數老人就失去了社會認同,也縮減了社交。
4.獨生子女
漫漫的人生長路上,從始至終他們都是一個人。人們對於獨生子女的態度是很微妙的。
小的時候,總有大人對他們說:“爹媽就疼你一個,沒人爭,沒人搶,你看你多幸福”。
過去,中國人生活在有情感聯絡的關係中,要面對父母長輩、兄弟姐妹、丈夫、妻子、孩子等,大家庭中非常熱鬧。而獨生子女一代沒有兄弟姐妹,親戚也越來越少。每個孩子都處在"4-2-1"式家庭結構的金字塔頂端,被整個家庭細心呵護著。
小兒之間的推搡嬉鬧總在第一時間就被大人制止,誰也不許自家孩子吃虧,唯有減少鄰里接觸的頻率。父母希望孩子有玩伴,但這玩伴也要是他們認可的。
過去中國人講究的人情世故,今天很多都被從簡從略了,唯獨自我被越放越大。面對"碩大無朋"的自我,他們難免有深切的孤獨感。
5.背井離鄉
幾首打油詩為背井離鄉打工人的真實寫造:“夫行千里把工打,妻守陋室牽腸掛。晝思兒女夜念家,只為生計沒辦法。浪跡天涯把工打,磚瓦泥漿滿車拉。老闆說咱沒文化,露宿磚瓦一張塌。忍疾捱餓把工打,意欲年末掙幾把。零零星星寄回家,切盼兒女早長大。沒日沒夜把工打,高樓大廈非我家。出門在外咱圖啥,寥寥鈔票身拖垮。”
為了生計,背井離鄉入城市的農民工只能流血流汗;流水線上的工人哪一個做的不是高強度、低收入的工作……過去他們在鄉村野蠻生長,一入廠門,再也不得自由,甚至私生活受限,連基本的情感需求都無法滿足。
6.因為愛情
根據國家此前公佈的進行第6次人口普查資料,全國“80後”的非婚人口男女比例為136:100,而“70後”的“剩男現象”則更為嚴重,非婚人口男女比例達到206:100,70後男女光棍比例超2:1,有專家預測2018年之後,“90後”在達到婚齡時,將會有10%的男性不能成婚,2020年中國娶不上媳婦的光棍將達3000萬至3500萬。
而36個月愛情即退潮的危險始終存在,艱難相處減少了激情,女人怪男人不守誓言,男人怪女人不似當初,有伴侶常比沒伴侶更孤獨。
7.信任缺失
社會信任的缺失,從來都不是偶然的。國人的聰明才智有多少用來"互害"?你有地溝油,我有假蜂蜜;你賣毒牛奶,我賣的牛肉其實是染色豬肉。為了逐利,毫不猶豫地同流合汙,東窗事發後便說是行業"潛規則"。
食品不安全,學歷是假的,慈善多作秀,名聲不符實……一個人長大的過程變成逐漸對一切持懷疑態度的過程。稍加留意便可發現,我們早已習慣用戒備的眼神、懷疑的心態去對待陌生人,對待現實的各種制度與措施。社會信任的缺失,必然會增加社會執行的成本,也會讓人的情緒變得更加負面。一方面,我們需要時時對陌生人保持警惕,提醒親朋好友“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另一方面,卻又抱怨“世態炎涼、人心不古”。這樣的糾結與尷尬在提示我們,從熟人社會到陌生人社會。
8.水泥森林
水泥森林指城市的高樓大廈群,大型的住宅區。高樓佔領了城市,家升到半空變成一個門牌號。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交流的觸點,每個人都十分留心地鎖好防盜門。
城市充滿了幾何感,那些設計是為了製造奇觀而來的。越來越多巴西利亞式的沉悶的城市,體量無比巨大,沒有"神經末梢",個人處於其中會感到迷茫,就像一個人在月亮上那麼孤獨。今天的城市管理者只希望車流通暢,夜間燈火輝煌,人們彼此保持安全距離。
香港名導王家衛的電影《重慶森林》,以香港的大廈為背景,講述了迷離在那個鋼筋、水泥森林中平常人最普通、最無奈,也最真實的心態。隨著城市的發展,高樓林立,讓人迷亂。但影片中的重慶森林並不是我們想要的,我們需要的是真正的森林,是可以自由呼吸的森林。
9.成為名人
唱《孤獨患者》的陳奕迅真的感到很孤獨:"兩三年前我還敢去坐地鐵,但現在不敢了,好像看到人會覺得害怕,不知道該怎麼應對。"
關注有兩種心態,一種是粉你,一種是罵你。既有女大學生執著 @蔡康永 325次求回覆,也有網路水軍罵得舒淇一夜之間刪光微博。名聲越大越需要強大的心理承受力,不能服軟,否則便會被長期積累的負面力量壓垮。范冰冰放言,她的成功不是白來的,"我能受得了多大的詆譭,就禁得住多少的讚美"。
古有陶淵明為隱居生活鼻祖。俞伯牙獨處深山,後遇鍾子期。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是偉人孤獨的根本原因。走在時代前面的偉人們,如果不甘心“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也只有閒暇時自居陋室,自慰於“人不知而不慍”了。
誰都不要錯誤地認為,孤獨和寂寞這兩件事永遠不會找到自己頭上。現代社會的真相告誡我們,那兩件事遲早會襲擊我們。所以,我們必須具備某種能力,某些正常情況下,孤獨和寂寞還會由自己調節為享受著的時光。
丁俊貴
2021年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