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引:年少的時候,以為緣分是上天的恩賜,來臨時拼命的握住,不願鬆開哪怕一絲一毫,殊不知凡事太盡,緣分勢必早盡。後來慢慢的懂得,緣起緣滅,緣濃緣淡,不是我們能夠控制的。我們能做到的,是在因緣際會的時侯,好好的珍惜那短暫的時光。
緣分像是春天裡的嫩芽,在某一日,在不經意的時候,輕輕的開始生長,等他變成了滿樹青綠,才會猛然發現,原來你所等的,你所期盼的已經來到,裝點了你整個的春天,滿眼風華。
這風華是悠悠綠草香,染香了歲月,嗅著屬於自己的春天的味道;這風華是繞在青石巷口的藤花,站在慢慢變成紫色的,垂在髮髻間的藤花下,只覺得紅塵美的像夢;這風華是嘩啦啦作響的浪花,輕撫著身體,柔軟了心底和整個生命。
緣分的到來,無疑是人生路口最美好的際遇,填滿了顯得有些空蕩的生活,豐富了感性又敏感的內心,迎著緣分的我們,心存著感恩,也在有些斑駁的歲月裡,能夠更加安心的面對一切,變得溫潤了許多。
不知道誰說過:緣分是本書,翻的不經意會錯過,翻的太認真會流淚,是啊,也有很多的人,錯失到來的那一份緣,錯失了握手的機會,錯失了雨後的那一抹彩虹。
還有人將緣分捏的太緊,生生的掐斷了它的延續,越用心,越用力卻越會失去,這樣的悖論,在侵蝕著一顆顆真誠而努力的心。
只是錯過也好,失去也罷,這一切也都是你的緣分,一定要經歷躲不掉,一定會失去的留不住,在漸長的歲月,深深懂得,應該修一份恬淡而又堅韌的心,能夠在風疾雨來時,坦然的面對。
一切隨緣,能得自在,隨緣重在隨字,還記得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人去趕集,買了一對瓦罐,用扁擔挑著往家走。可能是瓦罐沒捆牢,走著走著,瓦罐從扁擔上滑下來,掉到地上摔得粉碎了。
這個人察覺到瓦罐摔碎了,但也沒有回頭,繼續往前走。路邊的人看見了,很不理解,就喊他,想讓他停下來看看。誰知這個人仍舊不回頭地往前走,還邊走邊說:“我早就知道瓦罐碎了,但是我也明白,既是我現在停下來不停地後悔,不斷地自責也無濟於事了,還不如不去想它,繼續我的前程!”
我想這應該是隨緣的最高境界了吧,花開花謝自有時,有遇見就會有分別,緣來自會緣去,我們所能把握的只是,在花開的時候,盡情的欣賞,在遇見的時候,懂得真正的珍惜,在緣分降臨時,滿懷感恩。
要修得這樣的一份心境,要經歷過很多的風霜,走過許多的路,遇見又失去過許多次,也經歷過無助無奈的痛苦,感受過很深的困苦後,才能一窺安然的靜謐。
關於修身修心,六祖壇師的師兄神秀說:身似菩提樹,心似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六祖壇師也在師兄的佛偈之後說出: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
將這兩首佛偈加在一起,或可以讓我們更深的明白,如何去做,便能一切隨緣,然後一切自在,得失自在,快樂自在,悲傷亦是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