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靜景

可以說,現實生活中絕大部分人的心性狀態差不多都是波動不已難以平靜下來的,如同浮塵或者浮萍一樣,漂浮不定,捉不住根。久而久之,也自然就定不住純正的性情,從而常常導致每個人的心情日益紛紜複雜,猶如頭頂的霧霾遠望的雲霓變幻不居。熙熙攘攘,忙忙碌碌,不知自己的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的歸處何在。

這可能是更多人迷失、苦惱和困擾的常態。幾乎可以用心神不寧來形容這種難以安靜的浮躁狀態了。那麼,究竟因為什麼緣故呢?

忙碌

如果我們常常為諸事羈袢、煩擾和困窘,真的是難以緩解平靜下來的。通常,很多人看上去似乎生活的目標非常清楚,內心世界也相當充實,長年累月也忙得不可開交,如同被飛馳的時代列車所捆綁,到頭來實際效果往往不盡人意,或者說收效甚微。如果這樣子下去,無論您怎麼努力,等待著您的終究依然是一事無成的粗糲現實和難堪的結局。到頭來,很可能與之前的預期或夢想差距甚大;由此而來的挫敗、失意和心理落差也勢必增大。

須知,幸運之神是不會偶然青睞或垂愛一個充滿幻想卻總是盲目、懶散或瞎忙活的人的。

心事重重

造成這樣的尷尬情況,原因固然很多;但如果不能夠嚴以律己,從自身找病因,找癥結,而總是一味地心生困惑,怨天尤人,眼睛永遠看的是別人的問題或身邊不如意的事物,卻還要想有所期冀有所作為有所斬獲,說的不好聽,那實在是幻想,即便好聽一點兒說,那也只能是虛妄的夢想而已。

沒錯,人們憧憬夢想,卻又非常清楚夢想並不等於現實;夢想總是需要以現實為依託的,而現實又制約和鉗制著夢想的。人,以慾念為生,而不是以之為繭,更不能要麼畫地為牢,要麼放任慾望之焰,燒燬自己的人生信念和本真夢想。如同人本應當以財富為依歸,而不是以之為圭臬,為藩籬,甚至成獄牆。當今社會上,許多貪腐狂妄之人,放縱人性,身敗名裂,終為牢獄之囚,難道還不足以警示世人?

沉思默想

既然如此,如何破解困局?無數的實踐表明,沒有什麼靈丹妙藥,能夠給您解圍或者祛除內心世界的困擾的。解鈴還須繫鈴人,唯有自己慢慢尋找或穎悟到了解除之道了,心性、情緒和情況或許會有所緩衝或好轉的;而現實生活中,絕大部分的情形莫不如此;這也可能是現在的人們還沒有瘋掉的部分原因。(那些已經瘋掉或即將瘋掉的或者就不關我們什麼事了;只是小心一點,別讓那些瘋子撕毀了我們尚且健全的身心。)因為,嚴酷一點兒說,每個人自己的事情說到底還是必須要自己去做的,自己的命運必須只有靠自己去扭轉和改變,千萬不可以人云亦云,盲聽盲從,因為究其根本說,別人和外力充其量只能是輔助因素,不是決定性因素。

如何才能夠真正地安靜下來,平心靜氣,不慍不火,不急不躁,神清氣朗或者心明眼亮?其實,這也沒有什麼公用的模式、方法和訣竅什麼的;也不是什麼深奧費解的難題。

沉思默想

正確認識自己,準確地剖析自己,客觀地估量自己,才可以依據自己的條件、能力和情況確立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本該居於什麼樣的位置,應當肩負起什麼責任和義務,做出什麼樣的事情或事業。而不是要麼狂妄自大,要麼妄自菲薄。尤其不可常存非分之想,盡力平熄慾望之火,盡力摒棄洶湧的雜念,豁達、平穩行事。如果能夠切實做得到這樣,情況或許會好很多哦。芳草不會因為自己的卑微而徒羨蒼松,喜鵲不會因為自己未能翱翔長空而怨恨鴻鵠。

安靜的甘奈鳥

以上泛泛所言也只是表層的行為方式。而深層次的問題可能就比較複雜和嚴苛了,一般人可能受不了,也想不通的,或者說也沒有什麼必要去硬性地強求自己的。畢竟,我們絕大多數的人還是要過平凡生活的,不可能人人都要成就什麼豐功偉業,做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業的。如果執意一定要出類拔萃或出人頭地,過上獨異性的生活,或者竭力想實現自己的宏圖大志,那麼,您的一生將會很累很累的。既然志有所屬,心甘情願,就不要輕易懷疑自己的人生信念。至於那些心懷天下,悲憫蒼生的人們,當然值得我們敬仰的。

靜坐

而對於普通大眾而言,若能勘破塵世迷局,走出滾滾紅塵,洞悉世事人心,悟徹生死底蘊,而後,可能就會真正地安靜下來的,但這樣子恐怕更不是我們眾人真實之所需,所以自然就沒有必要強求自己去這麼做了。

當然,就這個問題,對某些人來說,如果想要鑽牛角尖,還不如直接說,真不如死了好,一了百了,那可不什麼都安靜了?放下執迷,萬念皆休?是的,對於一些人來說,這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項,但請記住,這可不是唯一的方法,而且是怯懦地下下策。所以,在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最好不要簡單草率,匆匆忙忙地尋找解決之道。還是需要耐心而正確地面對這些問題。一切問題總是會有辦法的;畢竟,生命及其希望的爝火尚未熄滅。

想心事

至於如何脫穎而出,遂心順意地步入人生的康莊大道,那自然是每個人各自的運勢和造化了。畢竟,有好的願望不是壞事咯。只是,順應蒼生,順應大化,以高天厚土為人的意念,以慈悲豁達的情懷,參透世事人性,守望初心,堅定地走人生正途,而不是野心勃勃狂放不羈甚至放浪形骸,誤入歧途和罪惡的泥潭。

* * *

沉思默想者

10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青春的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