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人生中吃的虧,多一半是因為自己識人不清,還有一半是為人所害!”
是啊,在如今這樣一個講究人情關係的社會,我們若不懂看人,那要吃的虧太多了。
人活一生,得交對朋友,遠離渣人,我們才不會白白地浪費自己的真心。
壹
我的一個朋友,最近總是長吁短嘆。
前段時間,她入職新公司後,被分配到專案組,由部門領導直接帶著做業務。
可她前前後後忙了3個月,工作卻不見起色。領導對她說:“不著急,慢慢來,誰都有個適應過程。”
朋友覺得領導很好,就像個朋友。從此她與領導就變得無話不談,工作心得全說給領導聽。
誰知,有一次,曉曉在樓道聽到領導吐槽她:
“她這個人太笨了,大單籤不了,籤的全是那種小單子,我是真不想帶她。
要不是看她平時工作那麼積極,給大家跑腿來跑腿去的,我早就辭退她了。
現在我就等她自己熬不住提離職,這樣也不會顯得我沒良心......”
朋友萬萬沒想到,他自以為的“知心朋友”,竟然在背後這樣詆譭她。
半個月後,領導還明目張膽地剽竊曉曉的專案規劃,對她側目而視,懷有敵意。
惱羞成怒的她,與領導大吵一架,離開了公司。朋友想不明白,難道職場真的沒有朋友,只有利益?
這讓她對職場徹底沒了信心,開始厭惡工作。我安慰她,說:
“越是卑鄙無恥的小人,越喜歡滿口仁義道德,甚至是對你“道德綁架”,勸你要多犧牲、多奉獻而不計回報。
企業裡面,很多領導忽悠員工的時候,就喜歡用這招。
所以,你不要太難過,這次是遇人不淑了,以後要交朋友要擦亮眼睛了.......”
她才恍然大悟:“都怪我性格大大咧咧,讓自己吃了這麼多悶虧,現在才知道自己有多傻!”
其實,人是最難以瞭解的,也是善於偽裝的。
在泛泛之交時,你會覺得他溫和可親,一旦共事,面臨切身利害,奸狡才豁然顯露出來。
所以,與人交往時,最好私下從多方面留心,才能知道這個人值不值得深交。
貳
曾國藩曾說:寧可不識字,不可不識人。
識人是一種大智慧,要先認清一個人,才有進一步交往的可能。
識人也是一種本事,先學會識人,才能更好地用人。
胡雪巖就是這樣一個十分具有識人之明的人。
在胡雪巖還是一個錢莊的小夥計時,他遇到了一個窮困潦倒的異鄉人王有齡。
此時的王有齡,不僅人窮脾氣還大,整日在茶館裡無所事事。
不同於其他人對王有齡譏笑冷落的態度,胡雪巖反而覺得他非池中之物。
不僅對他倍加關心,還給他送去了500兩銀子,以當作進京趕考的費用。
事實證明,王有齡果然不負他望,在進京之後官運亨通,甚至一路做到浙江巡撫。
而對於胡雪巖昔日的雪中送炭,王有齡感其恩德。
做官後,利用官場上的勢力為胡雪巖的錢莊、茶莊、藥鋪等生意鋪路,並助力他成為江南首富。
聰明人在用人之前,會先學會識人,他們知道,識人才能更好地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古往今來,像胡雪巖這樣的聰明人,不在少數,看似是在成全別人,其實也是變相的在成全自己。
一個人事業的成功離不開識人、用人,而識對人、用對人,會讓事業、婚姻事半功倍。
叄
在生活中,認清人性,交對朋友,儼然已是一堂人生必修課。那麼,我們怎麼才能更好識人?
其實很簡單,《漢書·杜欽傳》裡主張:
“識人可從六方面觀之。
一是當他顯達的時候,觀察他提拔些什麼人;二是當他富有的時候,觀察他怎麼花錢。
三是當他窮困的時候,觀察他哪些是是“不為”的;四是當他匱乏的時候,觀察他是否堅守“不取”的原則。
五是和他接近時,觀察他日常做什麼事;六是和他遠離時,觀察他主張些什麼事。”
遇上對的人,落魄時和你共度風雨,遇上了錯的人,處心積慮設好陷阱來坑你。
所以,我們要學會識人、辨人。識人是人生中最高藝術,願你我都能保持好清醒的頭腦。
與此同時,也要先做好自己,修好自己,做個真正有大格局的人,才能在這條人生道上更站得高,看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