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的力量究竟有多麼強大?
比如說,可以水滴石穿。一滴水的力量是微弱的,但它一滴一滴地滴落在堅硬的石頭上,長年累月,穿石而過,歸根結底是習慣使然,柔水穿硬石,這就是習慣的力量。
比如說,能使香或臭與人融為一體。長久地呆在長滿芝蘭的花房裡,就聞不到香草的香味了;長久地呆在賣鹹魚的店鋪裡,就聞不到腐爛的臭味了,這都是因為習慣了,香或臭不覺得了,這就是習慣的力量。
再比如說,左右人生軌跡。習慣積累長久了就養成了自身的性格,即習久成性;長期重複地做一件事,習慣養成了,這事就成了不變的事、經常的事、普通的事,即習以為常。可以說,有什麼樣的習慣,就有什麼樣的命運,這就是習慣的力量。
對於我們來說,習慣左右著人生命運,影響著發展方向,取決於事業的成敗,甚至關乎著福禍與生死,真是力量強大,忽視不得。
《資治通鑑》記載著一則故事。戰國時期,魏國國君安釐王對孔子第六世孫孔斌談論辯士魯仲連,認為他君子的樣子是強求出來的,不是本性的自然流露。孔斌發表了不同的意見,說:“人皆作之。作之不止,乃成君子;作之不變,習與體成;習與體成,則自然也。”
孔斌是說:“人都是要強求自己去做一些事情的。假如這樣不停地做下去,便會成為君子;始終不變地這樣做,習慣與本性融為一體,也就形成自然了。”
正是:作之不變,必成習慣;習慣養成,必成自然;自然形成,“作之不止,乃成君子”。
行為心理學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複會形成習慣;90天的重複,則會形成穩定的習慣。這是告訴人們,習慣養成,就是做一件事要持之以恆,在長期的重複與習練中,其行為就自然而然了。
習慣是把雙刃劍,有好壞之分。人生路上,好習慣會讓人走上坦途,壞習慣會讓人路遇坎坷。因此,養成好習慣,克服壞習慣,至關重要。我以為主要把握這三點:
一是養成勤奮的好習慣,克服懶惰的壞習慣。勤必儉,懶必奢,成由勤儉敗由奢。勤奮節儉,是成功的金鑰匙,是平安健康的護身符,是高貴品質的體現,是平凡中所見不凡。俗話說,人勤地生金,人懶地生草。同樣,勤奮,必有收穫;懶惰,必無成果。我們為什麼不養成勤奮的好習慣呢?
二是養成好學好習慣,克服好玩壞習慣。學習使人進步,玩物使人喪志。養成好學的好習慣,終身受益,這是被無數事實證明了的既簡明又深刻的道理。中國著名語言學家、“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112歲,可謂“持續一個世紀的讀書生涯”。像周有光這樣活到老學到老的人,數不勝數。相反,也有很多人,把許多時間和精力花費在刷手機、打遊戲、閒聊閒逛等追求娛樂上,荒廢了大好時光。這是要不得的。
三是養成細心好習慣,克服大意壞習慣。老子說:“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是我們做事的準則。一個人想要成就一番大事業,就要把小事當作大事幹,把細節當作要緊看,腳踏實地,久久為功。在事業的大事上作於細,在生活的小事上也作於細。細心能避免許多錯事、禍事、違法事;而大意卻適得其反。因此,細心無大錯,大意失荊州,還是細心習慣好。
養成好習慣,關鍵是要向上向善,將好的品行、好的作為貫穿始終。只有這樣“作之不止”,才能成為理想的君子,遇見更多的人生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