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假裝合群的樣子,看起來真的很孤獨
許多人往往會為了合群,而去做一些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有時候,我越努力想融入大家,卻越是感到孤獨。我是一個靦腆內向又不愛說話的人,所以,大家都覺得我很高冷,不好親近。在學生時代,我一直都沒什麼朋友,也很少有人願意主動和我說話,有的人還會叫我“女神”、“仙女”,這種不接地氣的稱呼。
其實,我也曾努力過,拼了命地想要融入其中。為了能和大家有共同話題,我曾在無數個夜深人靜的晚上去追劇,認真瞭解大家喜歡的明星,迴圈播放最近的流行歌曲……我刻意去迎合他們,只是為了更合群。
我曾經很害怕在獨自出門時遇到熟人,怕給別人留下不合群的印象。如果真的遇見熟人了,我通常會裝作沒看見,然後匆忙走開,或是不得已打個招呼,說自己在等人,然後藉機離開。
《烏合之眾》中有一句話: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會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倍感安全的歸屬感。
不合群,不代表與世界為敵。做人最重要的是做真實的自己,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一味地迎合別人,真的很累。
做一個不合群的人,世界需要有人與眾不同
在最近熱播的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第二季中,新增加了一個互投環節:在每位姐姐表演之後,現場的29位姐姐都要當面給表演者投票。一開始,有人提議說,29位姐姐都舉手,這樣大家都是平票。大多數姐姐為了不得罪人,選擇了給每一位姐姐都投票。
前幾位表演的姐姐確實都是平票,但是後來就出現了28票,27票……鏡頭一掃而過,沒有舉手的姐姐格外明顯,似乎很不合群。這其中就有王鷗,她有好幾次都沒有舉手,但是,她向每一位自己沒有投票的姐姐都解釋了原因,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這件事還讓她上了熱搜,有人說她特立獨行,做事不圓滑,不合群。她只是遵從了自己內心的想法,不人云亦云,這又有什麼不對呢?
在這個世界上,無論你怎麼做,都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與其去一味的迎合別人,還不如遵從自己的內心,做一個不合群的人 。
楊絳先生一輩子都不合群。她和錢鍾書兩個人絕少應酬,經常躲在書齋裡讀書自娛,寫書自樂。她翻譯的《堂吉訶德》發行百萬冊,是迄今為止最好的翻譯版本,102歲還出版了250萬字的《楊絳文集》。世人都尊她一聲“先生”。她說: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從古至今,不合群的隊伍一直在不斷壯大:達芬奇,米開朗基羅,牛頓,康德,笛卡爾,愛因斯坦,亨利.梭羅, 艾米莉.迪金森,黑塞,里爾克,卡夫卡……他們都是這個浩大隊伍中的一員。
其實,合群或是不合群都只是人生選擇題中的選項之一。如何選擇的主動權一直都握在你的手中,願你永遠做那個最真實的自己!
其實,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閃耀著與眾不同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