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廣賢文》有言:“無福之人跑斷腸,有福之人不用忙。”
福報淺薄的人,整日為了生活奔波勞碌,也不見得有什麼成就;
真正有福之人,從來不慌不忙,福運自然來。
得閒是福
總有人認為,忙才是生命的意義。
忙起來,可以忘記一切煩惱,可以成就一番事業。
整日被各種雜事纏身,片刻都不得閒,又談何有福呢?
《菜根譚》中說:“度日閒即寓忙,忙即寓閒。
福莫福於少事,禍莫禍於多心。”
從古至今,都認這個理兒:
過日子,清閒中往往包含著忙碌,忙碌中往往包含著清閒。
只要瑣事少,無需整天奔波勞累,就算是享清福。
懂得在“忙與閒”之間自我調節,才是真正的通達。
有副對聯寫得好:
為名忙,為利忙,忙裡偷閒,吃杯茶去;
勞心苦,勞力苦,苦中作樂,拿壺酒來。
日子再忙,也要有一顆“閒心”。
在雞毛蒜皮的瑣事中,“偷得浮生半日閒”。
一壺小酒,一杯好茶,給自己一個喘息的空間。
去除心靈的浮躁和焦慮,才能踏實享受每一天。
沉住氣,慢慢來,福氣早晚會登門。
放手是福
《紅樓夢》裡有一首著名的《好了歌》: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人生種種苦與累,皆因“忘不了”“放不開”。
很多家長拼命工作,給孩子攢家底兒。
退休了還要照看孫輩,總是為了子女勞碌。
等到孫輩長大了,才敢停下來做點自己喜歡的事,享兩天清福。
俗話說得好:“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
孩子總要學會對自己的人生負責,這才是成長。
做長輩的,用不著給孩子當牛做馬、過度操勞。
林則徐說:“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
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子孫如果有福,什麼都沒有,也能白手起家;
如果無福,任憑你家財萬貫,最後也不夠其揮霍,反而後患無窮。
與其執著,不如放手,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知足是福
做人最大的福氣,就是心境上的滿足。
正所謂:“知足第一富,無病第一貴,善友第一親,涅槃第一樂。”
生過病才知道,健康是最大的財富;
離開家才知道,團圓是最大的滿足。
真正有福之人,不一定享受大富大貴;
貴在無論身在何方、經歷何事,都能自得其樂。
知足的人,不必刻意去找、刻意去求,時刻都在享福。
貪得的人,即便身處錦繡堆中,依然過得不快樂。
有些人什麼也不缺,卻總覺得什麼都不夠,那才是大煩惱。
曾國藩在家書中多次寫道:“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
他勸誡子弟們,在享福的同時,切不可忘記先人的勤儉。
知足惜福,不貪得、不濫用,則可以長保福澤,乃至惠澤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