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的小縣城,除去柏油馬路以外很少有路燈。夜晚外出大多需藉著微明的天光,因為有星星,心裡就亮了許多。如果有月亮,就更不一樣了,那時的月光要比現在亮許多,即便是自己獨自走在寂靜的小路上,有月亮陪你一路走來,心裡也灑滿如銀般的明亮,就不覺得恐懼了。偶爾遇到成群的螢火蟲,還以為是月光抖落下來的銀屑。雖然心還是嘭嘭嘭地跳,但那是一種莫名的興奮。如今夜晚走在華燈齊放、霓虹閃爍的街道上,月還是那麼圓,但已經見不到地上如霜的月光,也感覺不到月亮的陪伴,心更沒有兒時那般地清亮了。 林清玄說:"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心裡都有月亮埋藏,只是自己不知道罷了。只有極少的數人,在黑暗的時刻,仍然放散月的光明。"我也認為,一個人只有走在沒有燈光的黑夜裡,才能夠完整感覺到天上的月亮和心中的月亮,雖然清冷,但皎潔的月光卻能讓人清醒,心中的月光讓人純潔。
人的一生會經歷無數次的變化,而致使人變化是內心,看上去像月亮一般的陰晴圓缺。事實上天空中的月亮其實並沒有變,變化的只是相對於地球的角度位置、氣候環境等,它永遠是圓圓的、光鮮如初的。一個人總會遊走於憂歡兩端,在主客、人我、是非、愛恨、知行、動靜中沉浮而不自知,是因為我們內心裡都有一個自己設定的標準,凡是符合標準時就會感到快樂幸福,不符合標準的就會感到煩惱悲苦。而浮躁世界的無窮變化,"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如烏雲遮住心中的月亮,使得內心標準沒有了止境和限制,最終陷入憂歡的黑暗漩渦裡不能自拔。
人生的憂歡是客體,不是生命的本質。不刻意追求歡樂的人,就不會落入憂苦的泥沼。如果你能時時做到心靜如早已埋藏在心底裡、永遠不變的月亮那般,就能日日是好日,夜夜是清宵,處處是福地,法法是善法。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