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紅塵如夢,一場悠悠,我們入這個俗世,卻不管這三千世界浮華美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孑然一身來,了無痕跡去的。

就算貪戀這美景又當如何?人生不過匆匆幾十載,就算是舍不下這似水流年、繁華一夢,我們卻終究還是逃不了化為煙塵的命運的。

然,歲月不居,時節如流,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卻總是能夠遇見一些能夠驚豔我們時光歲月並且可以與我們攜手並進的人的。

其實,不管他們是天定的姻緣還是命定的友情,我們每個人都期待能夠遇見自己的命中註定。

因為這悠悠歲月雖短,與我們而言卻會略顯枯燥乏味,若是隻有我們自己一個人去對抗這天地洪荒、斗轉星移,那想必是很孤單的一件事。

但如果在這個過程中有人與我們相伴,那麼一切都將會變得不同。

有那麼一些人在身邊一直陪伴著自己,那我們的快樂歡喜就可以同他們分享;有那麼一些人在身邊一直陪伴著自己,那當我們失意時,也總有人會來安慰我們;有那麼一些人在身邊一直陪伴自己,那麼就算這日子總是伴著風霜坎坷,那他們的出現也會溫暖我們的歲月。

或許,有人覺得這不過只是一個美麗的幻想罷了,畢竟,這世間又怎麼可能會存在可以時時刻刻與自己心意相通的人呢?

但是,事實上這並不是一個如夢泡影,過去的種種經驗也告訴了我們每一個人:這世界上總會有一些人與我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即所謂的緣分。

緣分天註定,而兩個能夠走到一起的人之間,靠的就是“心靈感應”。

而所謂“心靈感應”,其實都是兩個人的默契。

“心靈感應”這個詞聽上去似乎很玄幻,總帶著一絲迷離的色彩,所以,很多人都不願意去相信。

其實不然,“心靈感應”是真實存在的,只不過它就像煙塵一樣,我們既不容易看見,也不能夠觸碰到罷了。

究其本質,彼此之間如果能夠產生“心靈感應”的話,倒不是因為什麼巧合或者是奇蹟,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剛好反映了兩個互相瞭解或是互相深愛的人之間的默契和緣分罷了。

當然,也只有兩個彼此很默契的人之間才會產生這種化學反應。

“心靈感應”,它的意義並不是指一個人可以猜出對方的想法,或者是說預測對方的行為,相反的,這種現象的出現其實是靠的這個人的情商和他對對方的瞭解程度而已。

而我們說的這種化學反應,其實就是指的只是靠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個動作,便能看出對方的真實想法的默契。

試問,如果這裡有一個跟你關係不是很親近的人,那你會因為對方一個小小的、細微的動作就立刻潛意識的反應出來他是怎麼想或者是要怎麼做嗎?

答案當然是不會。顯而易見的,兩個人之間如果能夠產生“心靈感應”,那一定是因為彼此之間有很深厚的瞭解和一定的感情基礎。

這份“心靈感應”,或許是來自我們最好的朋友,也可能是來自我們最愛的人,但不管如何說,我們都應該珍惜。

歲月雖美,但它也一定會流逝,而我們也只有唯一一次活著的機會。

四季更迭,時光荏苒,我們就算是看過了這浮華美景又能如何?花開花謝總歸塵,雲捲雲舒轉眼即逝,所有的繁華也難逃轉頭成空的事實。

故而,在這短暫卻又美妙的一生中,能夠尋三兩好友,把酒言歡暢談人生幾何,不失為美事一樁。

又或者,此心廖廖,一生之中若是能夠遇見一個愛我們的、我們也愛的人,那這又豈不是天地之間最浪漫、最唯美的事了嗎?

總而言之,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是人來人往的,而在人山人海之中能夠得一摯友、尋一知己經實屬難得,而若是能夠尋一有心人,攜手終老、共赴鴻蒙亦是不易。

惟願這生生世世的時光不會被錯付,流年繾綣,在這紅塵中的每一個人,都能夠勿念過去、珍惜當下、憧憬未來。

餘生了了,世事雖難料,但我們每個人終究是會遇見與我們靈魂契合的那些人的。或許有點難,也或許這個過程有點漫長,但請不要著急,因為這份“心靈感應”就是如此來之不易。

總之,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夠做到:得之則惜,勿得則等;不急不躁,一生歡喜。

10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人生所有的失去,都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