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學會與自己和解,才能與世界溫柔相處。”

最近《奇葩說》的一個話題很火,“成年人的崩潰到底要不要藏起來”。

很贊同節目中李誕的一句話:“成年人的崩潰,是從算了開始的。”

的確,很多時候,我們都滿懷期待面對生活,帶著憧憬和夢想,希望看見五彩斑斕的世界。

可是往往很多事並不如意,甚至發現生活簡直糟糕透頂。成年人的世界,情緒隨時可能崩塌。

而此時此刻的一句“算了”,不僅僅是成年人崩潰情緒的開始,往往也是結束。

內心所有壓力的釋放和解脫,就在“算了”的那一瞬間全部和解。

你會發現與自己和解,才能與世界溫柔相處最好辦法。

與過往的遺憾和解

“如果給你一次穿越回過去的機會,去改變一件事,你會去做嗎?”

電影《蝴蝶效應》主人公伊萬多次穿越回到過去,試圖改變電影中人生的軌跡,但每一次都是失敗,甚至會變得更糟糕。

有時候我們經常也會想像電影裡的主人公一樣,回到過去。

回到高三的那一年,更努力地再拼一次;回到青蔥歲月,對那個人說出一直沒說出口的表白;回到那一年,跟沒來及送別的親人見上最後一面……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遺憾的世界,無論怎樣改變都無法完滿。

正如梁實秋說:“往事不悔,逝者不追,凡事盡力就好,曾經擁有就足夠。”

生活無法重來,命運不能重啟,遺憾之事總是難免,有遺憾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人生。

有位弟子不滿現在的生活,便去向問智者抱怨:“人生要是能夠重來,我肯定會做的更好。”

智者搖搖頭:“重來也是一樣,如果想改變,最好的時間,是現在。”

耗費精力去糾結過去的遺憾,後悔當初的選擇,就會錯過眼前的星辰大海。

莫言在《司令的女人》中說:“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絕代佳人,也是骷髏。”

文學大師幽默地告訴我們,所有事物終將成為過往。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誠然如此,哪有不遺憾的過往,哪有不後悔的選擇,處處都見意難平,事事皆是不甘心。

面對曾經的遺憾和悔不當初,不如我們需要先退一步,學會接受,試著放下。

與憾事和解,心中容下丘壑,天地自然寬闊。

所有成長都是一場兵荒馬亂,怎會不跌跌撞撞,唯有將一顆心練就的從容淡定,

沉靜平和,才能於遺憾中尋得安身之處。

與現在的焦慮和解

你是不是見過很多人都這樣:

一邊躍躍欲試想跟喜歡的人表白,一邊擔心被拒絕,怕連做好朋友的機會都沒了;

一邊想著快馬加鞭把方案做出來,一邊卻拖拉著不停地刷手機;

一邊想著去試水基金股票,一邊擔心賠了可如何是好……

這其中是不是彷彿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惶恐不安、緊張猶豫的情緒時不時就會出現,縈繞周邊,如果是,那說明你正經歷著某種程度上的焦慮。

身邊有這樣一個故事,小雅與丈夫結婚快兩年了,一直苦於異地,丈夫因為工作需要,常年駐外,自己留守老家,一邊工作,一邊想念丈夫。

每當有人問小雅為什麼不去愛人的城市一起奮鬥,或者讓丈夫回來一起生活呢?

小雅總是無奈搖頭,自己在老家的工作是一份體制內的工作,非常穩定,放棄了可惜。而且二人的經濟實力只能在老家買房子,想要在愛人工作的大城市安家落戶難度可想而知。如果愛人回到老家,就賺不了那麼多錢了。

每每說到此處,小雅總是嘆氣,彷彿前方的路被現實這座大山擋得嚴嚴實實,內心的糾結和焦慮全部展現在臉上。

最終除了原地踏步,就只剩在抱怨和無奈中消耗自己。

很多人都像小雅一樣,給人生設限,左右為難,在做與不做之間糾結。

與其焦慮不安,無法抉擇,不如拋下顧慮,衝破桎梏,做出最遵從本心的決定。

國內一個有名的小說家在大學做一場演講的時候,有學生問道:“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小說家呢?”

小說家的回答簡潔明瞭:

“回到宿舍,開啟電腦,雙擊一個叫word文件的東西,敲下第一個字,你就已經是小說家了。”

糾結抓狂的事,做了也就做了,兜兜轉轉找不到的路,其實就在腳下。

與焦慮和解,最好的方法就是“少想、多做”。

與惡龍纏鬥,終將變成惡龍,與焦慮糾纏,生活必定結滿疙瘩。

不如給內心降降壓,給自我鬆鬆綁,簡化生活,與焦慮和解。

《極簡生活》中告訴我們:“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真正想做的事和真正重要的事上,這樣才是快樂的人生。”

少想,多做,人生就會變得踏實很多。

與未來的茫然和解

有人說:“生活的迷失,證明我們真切地活著。”

的確如此,哪有不迷茫的人生,哪有不擔心的未來,但我們就在各種迷失中真切且堅強地活著。

美國作家莫頓·亨特在《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寫了自己童年時的一段經歷:

自小體弱多病,經常被同伴嘲笑,一天夥伴們提議去爬山崖,他逞強也跟著去了。

可是不知何時,他向下看了一眼,然後嚇壞了。往前遙不可攀,下面好似萬丈深淵。

在懸崖中途,進退兩難。眼看夥伴們一個個都爬到山頂,漠然離開,剩下他一人孤助無援。

掛在懸崖上,早已沒了力氣,隨時可能會掉下去。

最後,暮色降臨,他的父親趕來。但是父親太大了,並不能爬上懸崖來救他,只能在下面高聲安慰。

在聽到父親聲音的一瞬間,他所有的情緒都到達了極點:“我下不來,我什麼都做不了。”

父親卻說到:“不要想有多遠,有多困難,你需要想的是邁一小步,這個你能做到。”

父親一邊安慰,一邊指引,他開始嘗試邁出腳步,最終透過自己的努力,挪動一步再挪一步,順利下山。

有時候,我們像極了掛在懸崖中途的人,面對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或是一個令人畏懼的情境,經常感到前路茫茫,甚至驚慌失措。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走一步,再走一步。

惟有眼下當前的實際行動,才能化解未來的茫然與不安

與自己和解,才能與世界溫柔相處

周國平說:“人這一生會成長三次,第一次是他發現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時候;第二次是他發現無論怎樣努力都無能為力的時候;第三次是當他接受自己的平凡並去享受平凡的時候。”

三次成長,恰似自己的三次和解。

釋懷過往的無能為力,內心終得平靜;

放下現在的種種焦慮,壓力得到釋放;

和解未來的不知所措,腳步更加堅定。

《了凡四訓》有言:“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

昨天的事就像昨天一樣,消逝在歲月長河;

今日之事,也將是一場重新開始;

未來可期,心之素往。

共勉!

EDN

我在這裡,等著遇見你。

6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四十歲以後,女人該有的姿態:六親不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