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平常心,首先要對人生價值有一個準確定位。生活的辯證法告訴人們,越是投身於平常的人和事之中,越能創造出不平凡的人生業績和社會價值來。為什麼“有的人不是在成功的掌聲或鮮花中變得飄飄然止步不前,就是在失敗的打擊中變得心灰意冷一蹶不振;不是在贏了時目空一切得意忘形,就是在輸了時萬念俱灰垂頭喪氣;不是讓榮譽變成包袱壓得患得患失畏首畏尾,就是被屈辱扭曲個性而改變了整個人生。”定位不同結果不同,根源則相同,都因少了一顆平常心,拿得起,放不下,心境失去平衡,生活失去平和。焦慮與惶恐、無奈與苦澀、疲憊與怨怒、失落與惆悵,接踵而至,無休無止。記得蕭伯納有句名言:“人生有兩大悲劇,一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這話深刻而又全面的揭示了人生真諦——即自私自利的不良心態,永無止境的慾望。才導致了許多不良心境,造成了若干煩惱與不幸。有位練習太極拳老師說得好:練功的過程就是一個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過程。企圖以增強搏擊能力、戰勝別人為目的練習,往往欲速則不達,甚至前功盡棄。若作為一種修身養性的活動,在恬淡自如、寧靜虛無的境界中運用,往往會達到“山高但任雲飛過,池小能將月送來”的奇妙效果。
平常心絕非平庸之心,不是對什麼都無所謂,得過且過,碌碌無為。保持平常心同樣可以擁有遠大抱負,勃勃雄心。只是在艱苦的付出後,對成敗得失不那麼看重。因為輕裝上陣,沒有精神壓力,故能走出自己,超越自己。因為,這既是一種摒棄、一種割捨、一種犧牲,更是一種自我的批判和否定。有泥土就有綠色,有生命就有青春,有汗水就有收穫。面對別人的榮耀、顯赫、富貴不眼紅、不嫉妒、不忌恨,面對自己的貧窮窘迫不自卑、不自輕、不自賤。對於生活奢望得太多,生命就會顯得臃腫、過於沉重。記住一句話,我努力了,我奮鬥了,得到了經歷磨難、挫折後的心靈感悟,這就是一種精神昇華。方可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保持一顆平常心,是一種人生境界,也是一種心靈智慧,它來源於自身修養、性格、品德及其環境等綜合素質。猶如登山之前,我們總以為山高路險,總要設想種種可能;倘若抱定平常恬靜的心態,攀登和探究寓於領略和品味之中,興許走得更穩,爬得更快,攀的更高。在登臨頂峰之後終於領悟“山高人為峰!”有副對聯說得好:“走走停停,尋尋覓覓,漫步人生路;坎坎坷坷,起起伏伏,恆抱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