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在春天,人學在少年。
有時你不得不承認,年齡是最好的資本。什麼樣的年齡,做什麼事情。這不在個人優秀與否,而是社會自然選擇的結果。
讀書做學問,越年輕越好。在最青春的歲月,學最枯燥的知識——因為時光流逝,以後再也不會靜下心來讀書了。
30歲來讀研,說早不早,說晚也不晚。只不過相對於就業市場35歲的“坎”,一切來得不是那麼完美。
也許生活本就是這樣子,沒有萬事如意、心想事成。
所以就有了30歲才讀研的女生,大學校園裡“別一道風景線”。
20、30歲,人生中花樣一般年華,就這樣不期而遇。
從外表上看,讀研的女生和小本科生區別不大。都一樣俏麗,都一樣青春。走在校園裡,一樣招致青澀少年的頻頻回顧。
說2歲和3歲的小孩沒區別,有人信。說20歲和30歲的女孩一樣,肯定有人反對。
30歲女生輸在年齡,贏在氣質。像果子般,褪去稚嫩,走向成熟。
我們選修的現當代文學,因為是學校“重點專業”,所以歷來是招生大戶,人數最多。這一屆,30+的有三四個,再加上相鄰專業,共有八九個。
外人以為文學這東西高大上,專業是耍筆桿的,個個能文擅寫,厲害不得了。其實全不是那回事。
那幾個女生以前都是參加過工作的,或是對工作不滿意,想再進步一下,所以就重新回爐鍛造。因為淬過火,所以更知道要什麼,個人素質明顯不一樣。
但到了就業季,劣勢同優點一樣突出——就是年齡大,用人單位不是很感冒。能力藏在身上,一時半會展示不出來,招聘會上只能看到一樣的學歷。
同窗李師姐,鄭大中文系畢業,懷揣一顆求學的心,執著追“星”——學術“超男”易中天,老易在哪兒,她考哪兒。但總是差那麼一點兒火候,最後心不甘,情不願地落入我校之手。
李師姐有夢想,心裡有股勁,當然不肯隨隨便便就業,或許壓根沒考慮過這茬子事。畢業季直接報考上海一所高校,申請讀博,再上層樓。
像李師姐這樣“學霸”級,總是很少的。多數要麼屈就,降低身格;要麼隨波逐流,趕緊找一個下家。有時談的單位還不如小本科—學歷增值,價碼貶值。
不過也並非如此不堪。
碩士生進公立高校當老師不行,只能考輔導員和行政崗——就是競爭太激烈,百不存一。一位師姐轉身就去了民辦院校,教學,辦公兩不誤。除了薪酬、待遇不滿意,別的也沒啥。
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凡進必考,年齡越小成長空間越大,和讀書長短關係不大。所以也有師姐考稅務、園林等部門,把專業早早地還給老師了。
畢業季才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高光時刻。有些學姐早早拿到了“聘書”,只等著上班、報到;想高就的還在苦讀、研學;自然還有些在來回奔走,一直在路上......
每一個人最終都會找到自己的歸宿,每一段走過的時光都值得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