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人心叵測的世界裡,所見未必所得。
比如人與人之間打交道,在大多數情況下,並不存在絕對的坦誠,
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也會給彼此之間留下一點屬於自己的隱私空間,
這並非不信任,而是另一種尊重的表達。
而在更多的時間,更多的場景下,我們面對更多的陌生人,
我們所保留的,所隱藏的觀點和態度,往往更多,
因為我們並不知道對方究竟會用怎樣的態度看待自己,
也會深知那句“切莫交淺言深”所帶來的警告,
你這樣做,我這樣做,大家都這樣做,那麼結果,
必然會出現關於“被隱藏的部分”所引發的猜想,
有些猜想,是理性的,是一種預設的理解,
而有些猜想,則是極端的,甚至是報以惡意的存在,
我們把這樣主觀而固執,愚昧且惡意的態度,稱之為偏見。
那麼,偏見為什麼是一種根深蒂固的愚蠢呢?
在這裡,請讓我把這個觀點一分為二的進行分析,
首先,說說根深蒂固,
偏見之所以是偏見,先偏,才見。
通俗的說,偏見的出現,是先用偏激的,不夠理性的認知去給一個人或者一件事以定位,
然後以這個定位為核心,去見識其“自以為的真相”,去識別其“自以為的理解”。
而這個偏激的,不夠理性的認知,往往源自於他們本身的經歷和所謂的經驗,
可是,他們的經歷和經驗過時了,或者本身他們就不是優秀的人,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的認知,必然會存在非常嚴重的問題,
比如臨近春節,很多長輩在飯桌上指責晚輩不會生活,不懂做人,不能成為他們眼中“優秀的棟樑之才”,
那麼他們本身是成功的嗎?他們自己的成長,有什麼值得肯定的成就嗎?
其實,一個真正成熟的人,是不會去幹預別人的生活,
而恰恰是那些失敗者,他們根深蒂固的思想,他們一敗塗地的人生,
促使他們不能夠接受別人比自己優秀,不能夠理解別人為什麼活的比自己好,
於是乎,他們開始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別人的人生,
這種固執,或者說這種不自知的自負感,並不是他們活得很自信,
而是他們太自卑了,他們害怕自己失敗的人生被別人拆穿或者點破,
所以便來個先發制人,用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別人,
這就像是網路上有個段子,說蠢貨是怎麼跟聰明人辯論的呢?
蠢貨先把聰明人強行拉低到跟自己同一個層次上,
然後用豐富的“經驗”去打敗對方。
雖然這個段子本身有戲謔的成分,但其根本,也確實證明了那些根深蒂固的偏見,
並不是什麼優秀的,值得接受或理解的觀念:
有些人之所以固執,並不是因為有套路所以刻意而為之,
他們的固執,只是蠢,
是真的蠢。
一個愚蠢的人,往往並不會知道自己的愚蠢,
他們會把一些自以為合理的言論公佈於眾,全然不考慮這些自以為合理的言論,
是不是真的足夠合理,
比如上面所舉的例子,當長輩指責晚輩的時候,
這些長輩並不會深思熟慮,去考量自己指責晚輩的行為,
是否反而會暴露了自己的無知,會讓所有人知道自己的眼界格局,
已經被這個社會所淘汰,
雖然他們很在乎自己的面子,試圖用這樣的方式贏得周圍人的認可,
但是實際的效果,則成為了一種“越在乎什麼,越失去什麼”的結果,
一個愚蠢的人,之所以不知道自己的愚蠢,
是因為他們的思維與行為,完全無法適應這個社會的發展,
無法與現實接軌,更沒有辦法用理性的態度,
去審視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麼:
愚蠢是一種病,
而根深蒂固的愚蠢,
則是一種無藥可救的惡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