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與年,兩個簡單的字,連在一起的時候,便有了一份奇妙的魔力。
一到年根,人們心底不由自主地生出回家的躁動。年,一年又一年,驅動著當今人類最大規模的遷徙,走上歸鄉的旅途。
角馬遷徙,是為了水草。大雁遷徙,是為了陽光。鮭魚遷徙,是為了繁衍。中國人一到春節,就要奔回故鄉,因為那裡有我們的眷戀和鄉愁,可以帶給我們生命的溫暖。
回家的路,連線著我們的人生來處和精神歸途,也連線著一條永遠斷不了的血脈。
過年沒有圓月,然而思鄉之情卻會被無限地放大。一到這個時節,彷彿一切都不再重要了:掙錢不重要了,工作不重要了,交際不重要了,一切都不再重要了……
過年,一切都可以放下,只有故鄉在心頭越來越重。故鄉,有我們的血緣親情,為我們撣落一年的灰塵。年,有祖祖輩輩最簡單質樸的信仰,寄託著我們團圓的夢,像那首歌裡唱的: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
只有走出故鄉的人,才知道故鄉意味著什麼。只有選擇留在原地的人,才知道我們為之捨棄了什麼。
日暮鄉關何處是?一個有故鄉的人是幸福的。
故鄉,是我們最先熟悉的世界。故鄉的生活,是我們生命最初的歲月。每個人心底,都有一個故鄉。然而在社會的變遷和轉型中,不知多少人的故鄉漸漸崩塌,不知多少回鄉的路變得曲折而模糊。
時至今日,我們仍對城市充滿了嚮往,又潛藏著不安。城與鄉之間,連線著人們的追求與故夢,也纏繞著我們的不解和糾結。
人們總說年味變淡了。現代化和城市化的浪潮,已經極大地改變了中國社會,也擠壓了鄉愁的生存空間,令它看上去日益脆弱,時而令人困惑。
年,或許是維繫鄉愁的最堅實有力的紐帶。
每至此時,我們會格外意識到自己對家鄉的眷戀。故鄉與年,勾勒出人們記憶中最溫暖的畫面。對於背井離鄉、在城市奔波勞作的人,故鄉是家、是親人,是奮鬥的目標,也是幸福的寄託。
儘管傳統意義上的宗族大家庭早已解體,但是家庭觀念在中國人心中仍然根深蒂固。回顧歷史,一百年前,中國引入西方太陽曆時,曾一度廢除了舊曆春節。然而,老百姓有自己的堅守,依舊過著自己的年。年就這樣頑強地生存下來,傳給了今天的我們。
世界從來不少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世事莫測的變數中,文化的力量超越一切,它的堅持一如既往,矢志不移。
變化一直在醞釀,儘管有時顯得突如其來。在異鄉過年,對很多人來說,可能是想都未曾想過的事,如今卻一下子成為了現實。
一個地方是否讓你有歸宿感,或許可以有一個判斷標準:你是否喜歡在這個地方過年?
對於許多在異鄉過年的人來說,或許這是一次別樣的體驗:可以從內心深處發現自己與這個地方的關係,有多少親近,有幾分疏離,對於那份縈繞不絕的鄉愁,我們在哪裡安放,又如何將其緩解……
回不去的故鄉,進不去的城。它們之間,似乎總有一道藩籬,橫亙在那裡。
其實,與其說存在一道障礙,不如說有一種失衡。我們有許多珍貴的價值,在現代化和城市化程序中失卻了,我們漸漸習慣於人際冷漠、精神疏離……留戀原鄉,記住鄉愁,是一種文化堅守,也是我們拒絕放棄內心中最溫情的東西。
在中國的傳統觀念裡,“國”是“家”的延續。一個社會的組成,一個族群的凝聚,一定有些共同的東西,產生出強大的向心力。春節,團聚起一個一個小家,喚醒人們對家庭、對親情、對故鄉的思念,最後喚起的,是作為民族一分子的自覺。
心安之處即是吾鄉。鄉愁,是故鄉風物,是親人故舊,也是文化精神。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在我們距離家鄉那麼近、又那麼遠的時候,或許更能深刻地體悟到,真正維繫我們的是什麼。
故鄉,是溶解在我們血液裡的基因。無論何時,在我們心中,家代表著最大的價值。
春天已經到家了。無論你已經在路上,還是留在了原地,關於故鄉的一切都已如命運般被喚起。即便現實不如人意,但當那些安然的歲月重現眼前、溫馨的情愫在心頭浮動,那份感動仍是鮮活而深摯的。
vispower ©
一個年,懷揣著千萬種期待。年與家,是我們共同的鄉愁。在這個夢想和現實連線在一起的時候,無論你在哪裡,願每一個人內心都不孤獨,願我們一起將良辰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