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阿德勒說:“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突然發現,走過半生,原來我們一直在不斷的治癒自己的童年。

童年時期遭遇酗酒、暴力、忽視的父母、爭吵、離異的父母 ,或是父母過早離世等等,都是童年創傷的根源,自己當時的渺小、自卑、哭泣、無助、恐懼、無力在腦海裡不斷的盤旋,揮之不去。這些傷痛影響著我們此後的人生,讓我們一直揹負著沉重包袱行走在人世間,很多時候都處在自哀自憐的狀態中,無法走入正常的生活。

人生路上遇到挫折和逆境,以至於絕望的時候,我們會不經意的回想起童年時所受到的傷害,而有些成年後的性格缺陷、行為異常,很多都是因為童年的傷害所造成的,只是我們不自知。

《我們都曾受過傷,卻有了更好的人生》一書中告訴我們,經調查資料顯示:有75%的人曾經歷過童年創傷。這些經歷對於經歷者的影響是持續的,而他們將這些童年的黑暗面隱藏,只在別人無法看到的地方,悄悄與之搏鬥。

“童年創傷並不容易應對,但是隻要我們對未來懷有積極預期併為之努力,輔以有效的應對方法,終可以爬出童年創傷的泥潭。”

放下心裡重負才能更輕鬆的過好“今天”和“明天”。當我們學會用積極的心態去對待“創傷”時,我們將擁有“成長”這筆巨大的財富。

對施害者最好的報復,就是不要成為TA那樣的人

小晨,10歲時,母親離世。

於是,她有了一個很年輕的繼母。

繼母的性格十分怪異,陰晴不定。前一分鐘還是高高興興的,後一分鐘就可能狂風暴雨,對人劈頭蓋臉的破口大罵。完全弄不清事情原委的小晨,感到無比恐懼。

在小晨記憶中,繼母把最壞的脾氣都留給了家裡人,跟丈夫吵,跟子女吵,跟她的兄弟姊妹吵。對待家人,什麼難聽說什麼,基本不會好好說話,任何事情一點就著,一輩子似乎都生活在怨恨中,而她長期標榜自己是“刀子嘴豆腐心”,自己承受著一肚子的委屈,然後她就可以藉以這種委屈肆無忌憚的傷害別人。

繼母的臉就是家裡的晴雨表,她開心時,大家都可以相安無事,她心情不好,一家人都沒得好過,不是聲嘶力偈的哭號亂罵,就是瘋狂的摔砸東西。一點點小事,她便大吼大叫,完全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

她永遠不知道會是哪一句話或是哪一個行為就惹怒了繼母,甚至沒有任何徵兆繼母就會發出一連串的轟炸。繼母那張猙獰的臉和歇斯底里的罵喊聲,是小晨童年時期最深最深的的記憶,每每想起,就會萬分痛苦。

她每天放學回家,第一時間就是看繼母的臉,如果她是平和的,那一天可以好過一些,如果她臉色不好看,小晨就會格外注意,生怕一個不小心,就會導致繼母的勃然大怒。

有一天,小晨中午放學回家,看見繼母在床上睡著。自己就把冰箱裡的剩菜剩飯拿出來熱好,叫繼母起床吃飯。哪知,繼母起身走出來,咒罵著,把桌子帶飯菜全部掀翻在地,大嚷著“吃吃吃,就知道吃!......”那一刻的小晨完全嚇蒙了,呆呆在那裡站了好久好久,腦子裡一片地空白。她真的不明白,自己哪裡做錯了,為什麼繼母總是無緣無故的發脾氣。待她反應過來,便開始嚎啕大哭,她不知道哭能解決什麼問題,但她只能哭。

繼母這種無緣無故的憤怒與謾罵一直伴隨著小晨成長,不是指桑罵槐,就是羞辱貶低、還有毫無底線的髒話......雖然小晨並沒有遭受毒打,但那聲聲的謾罵一點也不亞於皮鞭抽在身上的疼痛,那疼痛深深刻在腦海,刻在小晨今後的生活裡,難以療愈。

在心理學上把這種小晨經受的謾罵,叫做”語言暴力“,它能真切地令人感到疼痛,影響大腦的形成,會降低人的自尊水平。

成年後的小晨,離開家鄉,選擇了遠方,但她一直帶著童年時創傷,她自卑、敏感、沒有主見,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經常感到恐慌,還特別易怒。

工作、成家後,在某些情緒低沉的時候,小晨腦海裡總會浮現繼母那張猙獰的臉,還會在夢中聽到她的喊罵聲。

在人生經歷挫折時,工作不順心,生活不如意,小晨也會狂躁不安,甚至有時也會發瘋似的嚎哭,對家人、對同事也會吼叫。

這時的小晨會感到萬分的沮喪,她從心底裡不願成為繼母那樣的人,不想再像繼母那樣去傷害自己身邊的人。“刀子嘴豆腐心”從來都不存在,那是對豆腐最大的侮辱,有那麼一張刀子嘴,豆腐也不可能柔軟。一個連好好說話都做不到的人,一張嘴就像刀子戳人一樣疼,哪來的尊重與軟心腸?

於是,小晨開啟了自我的療愈之路。當然,小晨選擇改變生活環境,離開原生家庭,就是療愈的開始。然後,透過書籍去解開心中的困惑,透過與同事、朋友平心靜氣的溝通去調節情緒,向丈夫傾訴自己內心的焦慮不安,調整心態。一段時間努力之後,一切確實慢慢的在好起來。

很多年以後,小晨回家看望父親,繼母的脾氣有所改善,雖然偶然還會發作,但小晨已可以做到不去理會,甚至把她的不良情緒遮蔽在外,不讓她再次的傷害到自己。

加之自己成家過後,慢慢對婚姻、家庭有了一些領悟,對繼母也多了一些理解。

她認為繼母是一個極其可悲的人,一輩子無法從怨恨中走出來,自己過不好,也不讓別人過好,無止境的刺痛身邊最親近的人,最終讓大家都遠離她。

對繼母,小晨雖然做不到原諒,但在慢慢學著放下。

放下了過去,才能走出童年的傷痛,過好現在的每一天。

很慶幸,小晨後來沒有成為她繼母那樣的人,她的親密關係處理得很好,與朋友、同事相處得也很融洽。她透過學習改變自己。她懂得生活中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好好說話和控制情緒。

弗洛伊德曾經說:“個人控制自己的能力,一直是文明的標誌之一,這種能力讓理性超越激情,讓個人屈服於社會,讓自我比本我更強大。”

只有你真正強大起來,才能反襯從前的那些傷害足夠渺小,你才能真正放下。

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位媽媽寫的一件小事兒,挺有感觸:

我孩子自己滑倒了,把牛奶麥片潑了一身,地毯上也是。我沒有衝她大喊大叫,怒氣沖天。

我把她扶了起來,幫她換了一身衣服。然後,她跟我一起把一切都收拾乾淨。全過程沒有淚水,沒有羞恥心,沒有喊叫。

我父母在這種情況下會衝我喊叫,會收拾我、揍我。

我拒絕讓自己變成那樣。

是的,對施害者最好的報復,就是不要成為TA那樣的人。

雖然我們不能改變過去,卻可以改變對過去的看法

米亞,一個瘦瘦小小的姑娘,伶俐可愛,怎麼也看不出她曾經歷過嚴重的家暴。

她的母親脾氣非常暴躁。在她小時候,稍有不聽話,就會捱揍。她記得有一次,被母親揍得快要窒息:“她那時實在打得沒有力氣了,我想她如果還有一點力氣,我可能會被她活活打死!”米亞在回憶起童年遭遇時,這樣說道:”我真不知道她為什麼會那麼大的火氣,甚至一度懷疑我是不是她親生的。”

然而,最令人費解的是,當米亞長大後,一再的去追問父母為什麼會那樣毫不手軟的打自己。父母居然都一致否認他們那樣狠心的打過米亞。他們認為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偶爾被父母揍兩下,也是正常的呀!何必耿耿於懷,記在心上?

米亞對此感到萬般的不可思議:“明明那樣狠毒的打,他們居然毫無感覺,還滿不在乎,可我現在想起來,都會瑟瑟發抖,那可是刻骨銘心的啊,他們怎麼能這樣呢?”

為此,米亞與父母的感情一直不好,與他們呆不上兩天就會大吵一架,然後不歡而散。

與父母之間的親密關係處理不好,讓米亞感到痛苦,常常壓在心裡喘不過氣來。

她想要解開這個謎團,她報考了心理學。透過對心理學深入的研究,她開始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待自己的父母。

她的母親在生她的時候,不過22歲。這個年紀自己都沒有長大,就要面對一家子的吃喝拉撒,還要照顧孩子,自然沒有那麼好的耐心。而米亞自己22歲時正在校園裡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

再因,他父母都沒有太高的文化,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根本不懂得自我去調節,偶爾就會把氣撒在小孩身上。自己透過暴力去解決問題,自己卻毫不自知,那不是處於他們的本心,那是個人的文化素養造成的。

那個年代對孩子的教育都是“不打不成才”的觀念。所以,打打孩子好像是再正常不過的事,這是社會現象造成的。

米亞從這些角度,再去看自己的父母,好像就沒有那麼難過了。

她開始慢慢調節與父母之間的親密關係,從爭吵慢慢減少,到不再爭吵。也許你做到了真正的放下,才能對過去釋然,才能真正走出傷痛。

後來,米亞成為了一名出色的心理諮詢師,幫助更多的人走出心理創傷與困惑。

是的,你不能選擇你是誰,但你可以選擇成為誰。讓我們放下過去,也放過自己,從今天起,去選擇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很喜歡書中的一段話:沒有誰喜歡悲慘的人生,如果很不幸,我們遇見了,請正確轉化創傷和逆境帶給我們的壓力與悲痛,成為一個“超級正常人。”

“儘量善待自己以及自己邂逅的人,或許你邂逅的每個人都在打一場艱苦的生命之戰”如果你有心事想要傾訴的話,可以寫下你的故事。

5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成年人該有的“自律”:幫人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