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忙不忙,有個事”

“怎麼了,你說”

“我有個朋友......”

“什麼有個朋友,就是你自己吧”這句話即便沒有說出口,也在對方說出“我有個朋友”之後在心裡腹誹。

成年人的默契,不是隻有在察覺對方退後一步的那刻,你也停止了聯絡,還有的是明知道對方有難言之隱,也配合TA演完這齣戲。

每個人都有無法與人言說的事,既然用“朋友”做了擋箭牌,就是不想讓他人知道,這個時候做朋友的就要有這個默契。

即便關係再好,人與人之間也要有距離。

關係太近了,失了分寸,容易傷感情,關係太遠了,拉開了距離,感情就淡了。

這距離就拿捏在你進一步,我進一步,你退一步,我退一步的默契間。

說話上尤為需要這個默契。

總有人覺得,有事你就說,說得明明白白的,說明白了我才知道怎麼幫你,所有有個話頭,就會問到底,也不管對方想不想說。

當然理解他們的心是好的,但忽略了對方的感受,越了界,即便解決了問題,對方心裡不舒服,這事也不是圓滿。

心不舒服,人也沒辦法舒服。

久而久之,與其說心事的人自然越來越少。

在教育上早就有共識,即便初心是好的(希望孩子長大能養活自己,所以報很多課外班),但方法不對(沒有考慮孩子的意願,打罵、恐嚇、強迫孩全部要學),這件事也不是對的。

被贊情商高,也願意與之相處的人,他們做得好的地方就是考慮他人感受。

他們把他人的感受放在前,與事情相比,他們知道,只要人沒問題,事自然沒問題。

用“我有個朋友”開頭,就是告訴對方這件事我不便明說,希望你考慮我的感受,別多問,別多說。

你懂,這個默契就成了,以後你遇到同樣的事,我也不會多問,多說。

過後,若聊到這,你說了,就說了,不說就心照不宣,誰也不提。

與分開的默契相比,若“你不說,我不問”的默契早些達到共識,或許就不會有那麼多分別了。

小孩發展到青春期也有自己私密空間,不可能成年後就回到了小時候,輕易信任輕易表達自己。

誰都是從簡單到複雜,從被傷害到學會自我保護,這也是成長帶來的經驗和教訓。

“願你歸來仍是少年”是願景,既然經歷就會與他人接觸,也就會與人性打交道。

感受到善意,是對方的善良和你的善良有了碰撞,感受到惡意,是對方的惡意與你的善良有了交鋒。

若沒有打敗魔鬼的能力,就無法保護善良的天使,別說殘忍,這是現實。

有人問,君子怎麼應對無賴,答:君子輸在有道德和底線上,而無賴沒有,想要戰勝無賴,就要比TA更甚。

君子做不到,所以許多高於現實的作品中小人當道,君子被邊緣化。

我們不能做小人,不能做無賴,但學會保護自己是入世的第一課,這一課學會了,才會有以後。

不要覺得對方是不是不拿你當朋友,不信任你,這只不過是在保護自己而已,誰都會這樣,包括被求助的人。

入世後的每一個傷都是一個閱歷,這組成了每個人的處事原則,尊重,最人與人相處基本的法則。

若有人和你說“我有個朋友...”我想,你一定不會追問到底,萬一,是真的有個朋友,不是他自己呢。

這幾個字的原本意思本就不是自己的事。

3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誰給的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