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看過一段說到心坎裡的話:
人生最無法挽留的三樣事就是:生命、時間、愛。
是啊,當我們長大了才發現,歲月對成年人真的不是太友好,單用轉瞬即逝已不足以來形容,讓我們最怕的就是,在發呆的後一秒,就下意識的感知前一秒將成歷史。
這划走的每一秒,組成了我們的過去,我們一生的記憶。正當你伸手試圖抓住什麼的時候,卻發現什麼也沒有觸碰到,而唯一證明曾經存在過的,就是刻在腦海裡的一幕幕畫面。
當你經歷的越多,就會暮然發現,人這一生真正重要的事,也不過就那麼幾件。
人生快樂的三大法寶:捨得、放下、遺忘
1.
【捨得】
俗話說,捨得,捨得,有舍才會得。
星雲大師曾說:
“凡是大善之人都能捨,凡是大智之人都敢舍。”
舍不是放棄,而是更好地把值得的留下,對他呵護百般,對他珍愛有加有。
聽過一個故事。
一個人拿著藏寶圖來到了一個山洞。
當他開啟山洞大門的時候,看見裡面放滿了寶藏,每一件都價值連城。
他想把裡面的財寶全部帶走,可當他拿了第三件物品的時候就提不動了。
眼看山洞的大門就要關閉了,可他還是捨不得裡面的財寶,最後,在大門轟的一聲關閉的那一刻,他永遠跟裡面的寶藏待在了一起。
人生也是一樣,在這個花花綠綠的世界上,我們被太多的慾望所吸引,甚至讓我們忘記了初心。
我們一生就在這所謂樂此不疲的慾望中,慢慢老去,當你回眸才發現,這一生下來,什麼也不屬於你,你只不過是一個人生體驗者。
所以,只有學會捨去一些東西的時候,你才會發現,原來人生得到幸福是如此的簡單。
2.
【放下】
曾國藩有一句很經典的話:
“物來順應,未來不迎。”
這告訴我們,很多事,不必強求,不必慌張,朝著事物的發展規律而行,反而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有一個故事。
三伏天,寺院的草地被旱死了一大片。
小和尚見後著急地對師傅說道:“師傅,師傅,快撒些草籽吧,看草都枯黃了一大片。”
師傅揮揮手說:“等天涼下來,再種吧。”
中秋時分,師傅買了一大包草籽,叫徒弟去播種。
就在這時,一陣風吹過,草籽四處飄落。小和尚大喊:“不好了!許多草籽被吹走了。”
師傅安慰小和尚道:“被吹走的多半是空的,就算種下也不會發芽的。”
剛撒完草籽,突然幾隻鳥來啄食,小和尚又急著追趕。
師傅不慌的說道:“沒事,草籽本來就多,這些鳥是吃不完的,不要緊。”
半夜下了一場大雨,小和尚衝進禪房:“這下完了,剛種的草籽被沖走了。”
師傅這時正在打坐,不緊不慢的說道:“衝到哪就在哪兒發芽吧,不急。”
大半個月過去,寺院的地上長出了青苗,一些未播種的院角也泛出綠意,弟子高興得直拍手。
師傅這時依然不動聲色的說道:“一切隨緣。”
我們的一生就像這草籽,總會遇到各種突如其來的事情,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學會放下心中的慌張,坦然面對。
要知道,該來的終會來,該走的也留不住,在這期間,我們要秉持著一顆不易動容之心,去面對即將發生的一切。
就像有句話說的那樣:
“人生不可能總是順心如意,但持續朝著陽光走,影子就會躲在後面。”
3.
【遺忘】
有人說,能忘掉過去的人是幸福的,也是一種本領。
但我要說,遺忘不是一種本事,也不值得羨慕,能把曾經的記憶冷藏式的遺忘,才是最厲害的人。
在你選擇為事業打拼,選擇專注於當下的某一件事的時候,暫時的把那些曾經記憶存放在心底,這才是一種能力。
看過這樣一句話:
生活給你當頭一棒,讓你墜入悲傷之海時,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奮力遊向水面,重新呼吸。
那些曾經的痛苦和歡笑都是過客,而現在的你才是奔向未來的現實。
向前看,別回頭,只要向前走,就終會到達彼岸。
人到中年凡事要學會做減法
聽過一句話:
人生的經歷就像是鉛筆一樣,開始很尖,經歷的多了也就變得圓滑了,如果承受不了就會斷了。
人一生下來只是一張白紙,在上面寫什麼,畫什麼,需要後天的不斷學習,這就像老子一開始所說的:“為學日益”。
而在這期間,也同時會把社會上的貪婪、狡詐、慾望也帶入進來。這就像一個未開封的食品一樣,沒開封前裡面是真空乾淨無灰塵的,當你開啟來的那刻起,外界的各種灰塵就會一點點進入到裡面。
當一個人達到了一定年齡的時候,這種東西就會到達一個頂峰,這個時候就要學會再一件件減去,直到兒時那般純靜的心為止。
這又像老子說的:“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人的一生就是一個先加法,後減法的過程。兩者都是讓你能更好的生活,更好的愛自己,更好的體驗當下。
身邊最親近的人是你一生中最大的財富
有句話說的好:
人生最幸福的三樣事就是:有父母、有愛人、有摯友。
因為隨著你的年齡見長,會漸漸發現這三樣都會慢慢地從指間流失,而大部分人在老年的時候最值得回味的就是這三樣事,最悔恨未珍惜的也是這三樣事。
1.
【親人】
不知道是從何時才覺得,父母突然變老了,可在他們面前,我們體內還夾雜著沒有完全褪去的孩子般稚嫩,不時的跟父母撒著嬌。
時常因電話那頭父母不停的嘮叨,而用急促厭煩的語氣草草的給予迴應:“好好好,我知道了,不跟你說了,我掛電話了啊!”
自以為父母的愛是永遠的,那個嘮叨不停的聲音會一直徘徊在耳邊,但當到了而立之年的我們,看見爺爺奶奶這些身邊的長輩,一個個相繼離我們永遠而去的時候,才感悟到,有些一旦離開就再也找不回的真正含義。
這讓我想起曾在網上看過的一段話,頗有感觸:
當你睡醒一覺,發現人生的戰場上,一輪機關槍掃盡後,那些曾經擋在你面前巨人一般存在的長輩,一個個倒下去了。
你沒有任何選擇,只能硬著頭皮頂上,因為此時你已然站在了佇列的第一排。
轉瞬間,今天已是2021年的2月11日,這一天正好是除夕,感覺昨天才是2020年的伊始,不禁感嘆人生如此短暫。兒時盼望著長大,而長大了才發現,歲月像脫韁的野馬飛馳而去,根本來不及由你去感悟,一不小心又增長了一歲。
歲月正映襯著那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人生絕句。
再回過頭來回望父母,還沒等我們明白一些事,他們的兩鬢已染上了白霜,走路已蹣跚,反應已遲鈍,這才發現他們已成為需要我們關懷的物件。
就在這一夜間,我們發現,自己突然長大了,並肩負著一種責任。
那就是:你養我長大,我陪你到老!
2.
【愛人】
曾經知乎上有個問題:夫妻間為何可以共患難,但不能共富貴?
有網友說:
因為在貧苦落難的時候,彼此都是用真心對待對方,那時的心都是最純的,哪怕一個雞蛋,都要留一半給對方吃,每天在一種極易滿足的心態下生活著。
而當兩人發達後,財富麻痺著神經,昔日的感觀和行為已全然不聞不問,雙方都高高在上,都想讓另一方順從自己的意願,都嫌棄雙方的缺點,久而久之,兩人越走越遠,最後成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說是被金錢打敗,不如說是被生活的雜七雜八打敗,最考驗兩人愛情的不是你愛我就為我買買買,而是藏在每日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中。
就像家庭暖男黃磊說的:“一蔬一飯皆生活,一勺一菜都是愛。”
請珍惜前眼人,因為夫妻間,是除了父母之外,唯一一個沒有血緣的親人關係。
3.
【摯友】
就像顧城在詩中說的那樣:
“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
真正的摯友就是相處不累,無需多言,也無需謹言,無需拙作,也無需牽絆。就是這樣的輕鬆,就是這樣的隨意。
高曉松和朴樹就是這樣的關係。
曾有段時間,高曉松的生活過得捉襟見肘,實在犯難的時候,他給朴樹發了一條簡訊,想借些錢。
朴樹二話沒說,只回了幾個字:賬號?要多少?。
之後有一天,朴樹也急需用錢,他沒有思考,也給高曉松發了簡訊,全文只有兩個字:還錢。
高曉松一收到簡訊,立馬將錢還了。
他們這種關係,絕不會因彼此出名而相互討好。也不會因暫時的窘境而放不下面子。
真正要好的關係,是不需要維護的,而是在你有需要的時候,我一直都在。
周國平對於人生曾寫過這麼一段:
人生有三次成長:
一是發現自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的時候,
二是發現再怎麼努力也無能為力的時候,
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並去享受平凡的時候。
其實這三個人生階段,就是青年、中年、老年。
而我們要做的就是適時面對,適時承擔,適時珍惜,適時放下。
這才能構造一個完整的人生。
今天是除夕夜,在這裡祝願大家在新的一年裡:
▲迎來新的生活▲
▲換上新的心情▲
▲踏上新的旅程▲
▲開啟新的希望▲
▲承載新的夢想▲
▲收穫新的成功▲
▲享受新的幸福▲
創造一個適合自己的完美人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