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
“怎樣才算成熟?”
很多人的回答是:
能夠獨立生活,不用父母操心;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理智生活;感同身受,懂得替他人著想……
恭喜你,回答正確。
這些,都是成熟的表現。
不過,成熟並不是一個確定的結果,而是一個逐漸進化的過程;
在用力生活、努力向前的路上,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成熟」之前,再加上一個“更”字。
今天,讀書君就想和你聊聊,一個人真正成熟的,具體表現。
1.開始變「慫」
年紀越大, 你越會發現,愛出風頭、吹牛裝B的人往往混得不怎樣,而真正牛逼的都穩守一方,名利錢財都收進腰包,從不聲張。
越牛逼的人,越謙遜低調,甚至在旁人看來很慫。
他們從不會炫耀資產,不會說看過多少書,去過多少國家,懂得多少道理,認識多牛逼的人物。
必要的時候,可能還會裝傻。
因為他們深知樹大招風,況且自己過得很好,不比旁人崇拜的目光香得多嗎?
裝B的確很爽,但也往往和「拉仇恨」,「出頭鳥」、「眼中釘」掛鉤。
心智成熟的人都不會為了短暫的爽感,將自己置身於潛在的危險之中。
2.開始接受環境的變幻無常
越是閱歷豐富的人,越明白人最無力的抵抗,只來自老天。
不管是天災還是人禍,冥冥之中都少不了他的手筆,說白了,萬物皆為芻狗。
正因為洞悉了這一點,心智成熟的人能平靜對待世事變遷,心如明鏡又似水過無痕。
所以,他們住高樓時不會洋洋得意、自我膨脹,而是暗中打點一切,儘量守住江山;跌落深溝一身鏽時也不會自暴自棄、一蹶不振,而是不動聲色、安心蟄伏。
他們明白人生起伏禍福相依,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除了生老病死,沒有真正能擊倒他們的事兒。
3.不切實際的想法少了,逐漸明白知足常樂
年輕氣盛時凡事都想摻和,心中總有雄圖壯志難平,後來才發現當初所鄙夷的「平庸」「無為」,或許是很多人歷經千辛也達不到的返璞歸真。
小人物為蠅頭小利斤斤計較,大人物為名利權財針鋒相對,不少厲害的人活了一世,到頭來敗在一個「貪」字上。
其實,能夠遠離疾病,家庭和睦,成為一箇中國人,自由地做喜歡的事,就是極其幸運的了。
心智越是成熟,越看淡世事,對他人和世界的掌控欲越小,逐漸迴歸到內心,所以受到外界一點饋贈,也無比滿足。
4.真正心智成熟的人,從來不做無謂的表面功夫
表面的努力可以偽造,實際的結果也會打臉。
真正心智成熟的人,從不會做表面的功夫,反而是在暗處野蠻生長,不管有沒有人,都一樣自律。
5.永遠不把後背留給別人,也不輕易暴露心中所想
越是經歷過大起大落的人,越明白世上沒有絕對靠得住的人。
一旦面對足夠大的誘惑,即使是父母兒女,也可能在背後捅你一刀。
人可以是神明,也可以是野獸。
與之對應的,也別輕易暴露心中的觀點和想法,尤其是身處某核心領域時,你的一言一行都可能被過度解讀。
即使是尋常聊天,也會有觀點相對、話不投機的時候, 尤其是政治宗教方面,立場不同很可能爭得面紅耳赤,結下樑子。
後來,實在避不過,我就會試著迎合對方的觀點,他什麼風向,我就跟著怎麼駛舵。
事實證明,這的確省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總之,有些應該「藏著掖著」的東西,心智成熟的人不會輕易暴露出來。
6.開始體諒別人,明白世上沒有絕對的好壞
小孩子才會認為世事非黑即白,人物非好即壞。
當他們懂得了什麼叫做立場,什麼叫做多樣性,什麼叫做侷限,就會明白人並不是越成熟,內心就越淡漠,而是越溫柔。
偷東西的盜賊,打群架的小混混,回到家也可能是好丈夫、好爸爸;整天在家嘮叨的柔弱母親,一出家門,可能就成了利落幹練的女強人。
人的性格和三觀,並非生來就有,都是被親近的人所影響、被環境所塑造的。
脾氣暴躁的人可能從小就遭受打罵,貪財好吃的人或許差點被活活餓死。
心智成熟的人,不會再用自己的視角去評判別人,開始換位思考,逐漸理解和體諒別人的不易。
只要別人沒觸碰到自己的利益,小打小鬧都隨著去,能幫忙的就儘量幫著。
7.不再用單一絕對的態度,去評判一件事
越是心智成熟的人,越瞭解事物的複雜性和多面性。
他們不會用簡單的「對」或「錯」去評價一件事,而是用多元化和發展的眼光看待。
在事件沒露出全貌之前,他們不會一竿子打死,或者無腦吹。
而是用更寬容、溫和的態度去觀察,從更深層次的維度看待問題。
8.不會四處訴說苦難和慘境,暴露自己的脆弱
抱怨、賣慘、裝可憐、博同情……
除了讓你被打上「不成熟」、「能力差」的標籤,沒一點作用。
木不語斧鑿,真正心智成熟的人,從不會炫耀自己受過的傷害和痛苦。
因為他明白除了親近的人,誰也沒功夫管你那雞毛蒜皮的小事。
如果真內心難受,試著寫寫日記,或者發個微博,跟好友約著吃頓火鍋,發洩舒緩一下,總比四處拉低印象分好。
9.開玩笑很懂分寸,從不戳人痛處。
就算是過命交情,你扯著對方穿褲衩時的糗事開玩笑,對方也會生氣不爽。
當別人笑著說「我好醜、我好黑、我好胖」時,你千萬別傻乎乎跟著點頭,不然氣氛就會完全變了味兒。
或許說者無意,但在聽者耳中,已經上演了好幾場大戲。
即使開玩笑的初衷是好的,次數多了不注意場合,也會成為不懂禮貌,得罪人是必然的。
而一個人對世界和自我的認知越深刻,就越明白人和人之間的差異性,不會死揪著別人的缺點不放,也更不會猛戳別人的痛處。
畢竟,泥人尚有三分火,兔子急了也咬人。
10.敢於直面現實
過去的事情,只要你還記著,那就不是往事了,沒必要「苛求」自己“放下”。
真正的放下,是直面鮮血淋漓的現實並解決掉問題,而不是給自己洗腦去逃避。
而且,敢於直面現實的人,往往是最容易取得成功的。
11.遇到問題,先解決情緒再解決事情
不會急著下結論,也不會被情緒牽著走,你會知道客觀理性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
思考—分析—觀察反饋,你越冷靜越能想到好辦法,越鎮定敵人越慌張。
12.絕對不可越界的底線
世界上有個詞叫順藤摸瓜,有類人很懂得寸進尺,要是你不在第一次被觸碰底線時就狠狠反擊,那麼,很可能會忍受一次次的無下限。
以前我總是委屈自己,成全別人,底線一降再降,直到忍無可忍,於是委婉拒絕,卻被別人理直氣壯地罵不知好歹。
你幫了一個人100次,但只要拒絕了1次,就會成為十惡不赦的壞蛋。
這件事後,我無論和一個人多熟,都不會允許他越過底線。
也再不會有「他是我朋友做什麼都隨他」的念頭。
我會分得很清楚:除自己之外,別人都是外人,不尊重我的規矩和界限,就要付出對應的代價。
更高明的,還會主動劃界限、立規矩,做到思想上的一勞永逸。
比如,新官上任三把火,打架挑個最狠的猛磕,其實本質都是立規矩,表示自己不好惹,沒什麼事不要來煩我。
其實,就像一句老生常談的話:
使人成熟的,不是歲月,而是經歷。
一個人的成熟,一定是在生活這個大熔爐裡,經過了千錘百煉,才能在現實面前,保持從容鎮定,處變不驚。
希望這句話,能讓你對成熟這個高貴莊嚴的詞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